关注扶贫:对口扶贫 上海云南一线牵(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4日16:55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5月24日电(记者李荣)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1996年倡导东部沿海13个相对发达省市的地方政府“对口”帮助和扶持西部10个贫困省区。此间专家说,这一地方政府之间“结对子”扶贫的做法,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国际上也有借鉴意义。 作为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上海总共向云南提供了约4.2亿元的资金,其中政府拨款占88.11%,社会捐赠占11.89%。据上海市政府协作交流办公室的统计,在最近的7年里,上海在云南红河、文山、思茅3个重点扶助地州援建各类帮扶项目2000多项,建立希望小学240多所和“白玉兰”卫生室590多所,帮助云南引入各类急需人才1700多人,在上海安置云南劳务工6000多人。沪滇两地还签订各类经济合作项目477项,协议投资金额达94亿元。专家对沪滇对口帮扶作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云南受援地区超过20万人直接受益,实现温饱安居,并辐射带动周边60多万人摆脱贫困,128万人改善了就医和上学条件。 上海在对口支援云南中最成功的就是“温饱村”工程。1055个分布在群山森林中的“温饱试点村”,是沪滇两地扶贫人员“钻天捣地”找出来的最需扶助的贫困村。扶贫人员在村里仔细踏勘,详细询问村民最急迫的需求,然后才设计“温饱村”建设的方案。每个“温饱村”确保“六个一”,即:一所村校、一所卫生室、一批种养项目、一批小水窖、一批沼气池、一个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上海市协作交流办公室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工作人员说:“穷的滋味我最有体会。温饱村建的这些东西,也是我小时候最想要的。” 上海对口支援云南中将“救济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结合起来,实施“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人员”一体化的操作方式,加强资金管理,监督项目实施效果,传递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向贫困农民发放他们最需要的小额信贷,解决其家庭经营所缺的一次性启动资金。由于“扶着走”与农民长期生活所依靠的“小本经营”结合在一起,农民自主脱贫意识很快建立,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近7年上海向云南提供小额信贷资金5300多万元,累计向贫困农户发放贷款1.2亿元,还贷率高达90%以上,受益群众接近20万人,总体经济回报率达到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