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师谈安德鲁的大跨度情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2:44 新闻晨报 | |||||||||
在法国巴黎,保罗·安德鲁有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P aul AndrewAchitecte),同济大学建筑系的章明博士在那里进修了1年。1999年,戴高乐机场的2E厅刚刚建成启用,章明在安德鲁建筑事务所的人陪同下前往参观。 章明回忆说:“整个钢结构混凝土的穹顶,看上去感觉气势非常宏大。当时安德鲁的概念是用钢结构作支撑,然后在钢结构的下面浇铸薄壳的混凝土,混凝土既要做结构面,
但是这些难度对安德鲁来说并不大,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蒋其峰曾专门对安德鲁和他的设计风格作过研究:“安德鲁于1961年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毕业后,在法国路桥学院继续深造了两年,遂成为一名工程师。”安德鲁在校同时接受到工程学和建筑学的双重教育,这为其设计思想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可靠保证。 章明告诉记者,建筑界曾经对安德鲁有这样一段评论:在法国路桥学院,保罗·安德鲁接触到了工程技术,恰恰弥补了一般建筑师在结构工程上相对薄弱的问题。正因为安德鲁又学过建筑、又学过结构,这奠定了安德鲁在世界建筑界的地位和优势。 蒋其峰说:“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机场设计大师,机场承载的运能非常大,又是公共建筑,比较容易用大跨度的空间设计。所以像戴高乐机场2E厅这样的钢结构混凝土‘大跨度设计’是安德鲁最擅长、最惯用的表现手法。” 至于这次2E候机厅发生坍塌,是不是因为这种钢结构混凝土设计本身存在隐患,章明认为:“这未必是安德鲁制定这种大跨度‘选型’上的问题,一般情况,建筑师会考虑采用这种结构的合理性,但是具体考虑如何选择材料和建造方式,都是由专门的构造师来科学测算的。” (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常青教授、章明博士、蒋其峰硕士对本文采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