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教分离”实施后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02:5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江淮晨报临近期末,按惯例,各校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准备着,时下,最为流行的做法是“考教分离”,据说这是确保考试结果真实可信,客观公正地检查学生、测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措施。事实真的如此吗?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考试分离”过程中生发的一点思考略诉纸笔。

  “考教分离”的提出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前些年,报刊电视各大媒体,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素质教育”的标语口号铺天盖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减负”措施,重点名校竞相演示“愉快教学”。一些国家级的“窗口”学校更是演绎得神乎其神:学生无需背书包回家、带作业上学,教师几句点拨,就能水清月明,学生四十五分钟课堂,足以美梦成真。在潮流和“经验”的引领下,各校积极响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减负”运动,学生不以分数排序,教师不以分数论值,少数顽固不化的“分痴”先生,倘若执迷不悟,再利用自习堂、节假日为学生补缺补差,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媒体曝光、纪律论处。中国教育似乎真的走向了不做分数奴隶的“素质”时代。

  然而,高考凭分录取的择人标准一成不变。大学毕业后,向用人单位递上简历时,等待和决定他们命运的依旧是凭分录用的“二次高考”。分分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家长的至爱。日趋激烈的竞争迫使学校领导不得不在大呼“素质”的狂热中留一点清醒和精力去秘密“扒分”。他们爱分数,甚至视分数为学校的生存之本,然而他们又不愿冒逆潮流而动的风险,怎么办?他们便把抓分的企图,融入教改的理念中,这就有了“考教分离”的提出,以教改之名,行抓分之实。

  实施过程的尴尬

  “考教分离”,就是让教者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回避自己所任教的学生,即不参与自己学生考试的命题、监考和阅卷等工作。“考教分离”的实施,目的是杜绝考试过程中的印象成绩和虚假成绩,这对客观公正地检测学生或评价教师,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制,应该说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远非想像中的那么完善美好。一次考试,它是命题、制卷、监考、装订、阅卷等一系列工作的组合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是在严格监督下的规范操作,倘若一个环节出现了泄密或把关不严的情况,其考试结果的客观性、评价的公正性也就无从谈起。中考、高考有严明的纪律强制考务和阅卷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但是学校组织的考试中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靠老师的自觉自律了,实施“考教分离”后,教师面对别人的学生,一般是不必要担心任何不利于将来教学的负面影响的,不必要为自己的“失职”而承担任何责任的。也许笔者过于低估了教师的责任心,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明摆着的:监考认真、扣分严厉的教师是不受任课老师及班主任的欢迎的,因为学生的考分是任课老师及班主任价值的体现啊!一言蔽之,“考教分离”不利于考风考纪的良性促进。不少学校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请来家长参与监考,想努力缩小教师监考不严所形成的作弊真空,然而这毕竟是无奈之下的办法,家长不熟悉考务且不说,他们在来校之前谁不受到孩子的“威胁”?谁不顾虑到孩子在同学中可能受到的指责?家长还敢理直气壮抓作弊吗?再说,家长也会相机行事的,老师视而不见,他们又何必明察秋毫。

  尴尬之后的思考

  教育管理者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体制,想最大限度地鞭策教师,使其不遗余力,此举无可非议。但是,任何科学的方案,离开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最多只能为管理者汇报总结时添上光彩照人的一笔,至于此外的意义,实在很寥寥。如果说“考教分离”是检测教学、评价教师的科学方案,那也只能在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严格监督、科学把关的前提下,才有实效。此外,实施“考教分离”后,由并不了解学生学情的教师来命题,其针对和实效性能有多大,这恐怕都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学校考试的根本目的毕竟还是促进学生,而不是评价教师。

  ·谢永发·

  (来源:江淮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陈水扁“5-20就职”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