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闽江最后的麻风岛--与世隔绝二十年(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16:27 海峡都市报 | |||||||||||||||||
麻风病仿佛是遥远的记忆,但它又近在咫尺,就在与福州城区相隔三四十公里的一个名叫大屿岛的马江江中心小岛上,两位病情已被控制多年的麻风病人在这里默默地生活着。 大屿岛———闽江上最后的麻风岛,与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的直线距离大约三五百米,不定期登上这个小岛的只有长乐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医务人员。 上周末的早晨,记者乘着小舟登上大屿岛,走上与简易码头相连的小路,它的尽头就是麻风院。麻风院由两幢建筑组成———一旧一新,新的是钢筋水泥结构,新楼房的背后是砖墙灰瓦的老房。 新房子屋檐下,一位十个手指头几乎全部萎缩、脸部肌肉僵硬的中年男子正抽着烟,听着广播。不巧,另一位麻风病人回老家探望亲人,估计10多天后才回来。一同前来的琴江村村干部说,那变形的手指头就是麻风病人最主要的特征。 这名麻风病人名叫陈宝福,今年42岁,长乐潭头镇人。据他回忆,12岁那年他上山砍柴,不小心腿部被木头划破了一道口,不久后腿部发生溃烂,之后,手指头和脚指头都变了形,15岁那年,他被诊断得了麻风病,从此来到小岛生活。 随着时间流逝,当初的40多名麻风病人中,一些老人相继去世,20多位重新回到亲人的身边。2001年开始,岛上就只剩下陈宝福和另一位麻风病人,还有一位麻风病人的遗孀。 心中渴望回归社会 陈宝福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一年四季,他们在小岛上轮番种植地瓜、西瓜,收成后就运到附近的集市上卖。时下正值夏季来临,岛上瓜田里的西瓜长势喜人,陈宝福挥着锄头锄草,干得可欢了。 苦日子最能锻炼人。陈宝福的四肢虽已残缺,但日积月累所练成的功夫足以让人刮目相看,田间的活他样样在行,凿石头铺路也不在话下,甚至还能修造小船,以出入岛屿之用,久而久之摇桨的本领已不亚于整天出没马江的老艄公。 岛上不通电,陈宝福就向政府部门申请蓄电池,六年前,岛上有了蓄电池,看上了电视。 陈宝福说,在无遮无拦的小岛上,最怕的就是刮台风了,当年住旧房子时,台风一来,瓦片就满天飞,病人们就无助地暴露在风雨之中。如今岛上有了钢筋水泥房,足以抗得住大风。 周末到大屿岛上给陈宝福做身体检查的长乐市皮肤病防治院医务人员王芳秋说,大屿岛上的麻风院是1958年建的,专门收治与隔离麻风病人。过去麻风病被当作无法医治的绝症,被人们视为“风吹来的魔鬼”,人们闻之色变,避之不及。随着医学的发达,人们发觉麻风病并不那么可怕,它完全可被控制,前些年不少病人病情得到控制后,陆续回归社会。 陈宝福的父母已去世。他说,孤单的时候会想起哥哥,每年都会回老家看望哥哥一家人。 本报记者 关永辉/文/林丹/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