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实现消费贷款与贷款消费的“归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09:3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三四年前,当汽车贷款消费在甘肃兰州刚刚起步的时候,面对启而不动、动而不进的消费贷款业务,各商业银行都抱怨当地人的消费观念如何滞后。但是,当人们的观念转变过来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5月中旬,6家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在《兰州晨报》登出整整两个版的“欠款催收公告”,对120多名“个人汽车贷款欠款人”发出最后通牒———限期内还不清全部欠款,将依据合同约定及《民法》、《刑法》有关条款,采取措施依法收贷。
借钱是要还的。但是,还钱还涉及具体人的偿还能力与信用状况。所以,贷款消费其实不只是观念问题。等到借出的钱收不回来的时候,或许才能想到:钱借不出去的时候并不能太急,借钱给人的时候也不需要鼓励。 汽车消费贷款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种必然———至少在开始的时候,汽车消费贷款并不完全是出于银行的赢利本意,汽车贷款消费也不完全是消费者的需求意愿。 当初,开办汽车消费贷款的银行口口声声都说,要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从银行业务本身来说,这起码应该叫做“过于纯高”;而相当一部分人正是受了银行的鼓动,才决定贷款买车的,因为当时有一个说法是:“消费就是作贡献。”后来,更多的银行,在别人因为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获得“支持经济发展”的美誉之后,也纷纷推出了担保条件更宽松、借款手续更简便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更多的人也在周围贷款购车者的感染下,相继加入到汽车贷款消费的行列———不成熟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搅乱了一部分人的消费理性,一部分人的非理性行为又给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增加了风险。 如果说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速度还算快的话,那么由此产生的问题也不含糊。据报道,目前,北京已有近4000人被银行业协会列入车贷“黑名单”。而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两年,“问题车贷”的后果才会集中显现。 在推销消费贷款业务的时候,银行都习惯说一句话:“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一夜之间,很多人靠贷款成了“有车族”,过上了“准富人”的生活。也因此,媒体上有了一个“负人”的新名词。 如果能把握住自己的负债水平,把握好自己的偿还能力,“负人”其实无可非议,且能提前过上很有质量、很体面的生活。但不幸的是,相当一部分汽车贷款消费者的生活,不仅没有了质量,也没有了尊严。欠钱不还即为赖账,登报催收即为曝光。到了这个时候,借钱买的汽车或许就成了一种痛。而银行的感觉也并没有多好,曝光了欠账的,也就等于曝光了自己的经营缺陷。所以,如果不到万不得已,银行并不情愿这样做。 不论是公布“黑名单”,还是发布欠款催收公告,说明银行已经意识到车贷问题到了“撕开”的时候了。它提醒或警告贷款消费的人,“花明天的钱,圆明天的梦”是要承担风险的。这可能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可能就是提高车贷门槛了。这意味着,“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将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 而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归位”。银行是企业,如果能一直想着自己的这种角色,不要企图刺激什么、拉动什么,车贷或许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贷款消费也是消费,虽然是“花明天的钱”,但同样要“量入为出”。只要不盲目超前、超标,“明天的梦”可能一下子圆不了,但却不会失去今天的平静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