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无度排污养肥可怕赤潮赤魔肆虐东海疾病缠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02:13 齐鲁晚报

  五月的大海,正是天高云淡、碧波浩瀚的大好季节。然而,原本应该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东海海面上,近来又赫然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殷红色的海水。从飞机上看下去,仿佛是在蔚蓝色海面上撕开了一道道深不可测的裂缝,伤口正在流血……

  这就是赤潮———渔民眼中的“海上赤魔”。今年4月以来,这个被人类的污染物“滋补”得越来越嚣张的“海上赤魔”,已经二十多次光顾东海,肆虐海域近4000平方公里。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东海频遭

  赤潮侵袭

  4月27日,国家海洋局北石霜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执行例行的日常监测。突然,深蓝色的海面上,一块块不易被发现的褐色水体映入他们的眼帘,工作人员立即取样鉴定,在褐色水体里发现了超量的“具齿原甲藻”————一种单细胞的赤潮生物,人们的担忧印证了,“海上赤魔”今年又如期而至。

  几乎没过几天,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渔业基地————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也相继发现了“赤魔”踪迹:5月2日,北麂山列岛南麂海域发现赤潮;5月3日,沙埕港海域发现赤潮;5月6日,岱山报告发现赤潮;5月13日,渔山列岛海域监测到1000平方公里的大面积赤潮;5月14日,大陈岛海域发现赤潮;5月16日,韭山列岛海域监测到大面积赤潮;5月17日,台州列岛东部海域发现赤潮。据海监3837飞机和海监47船联合进行的“海空配合”监测显示:截至5月17日,浙江中部、南部各海域赤潮总面积已达到3900平方公里,目前仍无消退迹象。

  污染导致

  赤潮肆虐

  目前,赤潮这一生态异常现象已成为全球海洋的一大“公害”。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沿海频繁发生赤潮,遭到“海上赤魔”的侵袭。

  我国尽管在1933年就有赤潮灾害的记载,但从1953年到1998年间,平均每年只有7次。而如今,仅去年一年,我国海域就发现了119次赤潮,累计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海发生86次,与2002年相比,去年东海赤潮增加了35次。

  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赤潮形成的复杂原因还有一些学术上的争论,但有一个观点却是一致的: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一个主要原因。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向海洋排放的含氮、磷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高密度养殖,沿岸农田化肥、农药的流失,废泥中有机磷的释放等人为因素,可使某些赤潮生物在有氮盐的海水中增殖2倍,若同时加入足够的磷盐可增殖9倍,如再加入维生素B12则可迅速增殖25倍。

  东海毗邻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大量的污水排放、过度的渔业养殖以及大型海洋工程的兴建,都向海洋输送了大量的污染物,几乎使东海成为人类的“天然垃圾场”,远远超出了海洋自净能力范围。

  来自国家海洋局的《东海倾废管理公报》表明,2003年,人们向东海倾倒了4245万立方米的疏浚物,其中,上海海区的倾倒量占55%以上。这些未加任何处理的疏浚物,含有大量的铜、铅、锌、砷、镉、铬、有机质、油类、DDT、666等对海洋环境有污染的物质。黄浦江及其支流河道、温州瓯江、台州椒江等地区的内陆江河码头,废弃物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尤其严重。全国海洋污染线的调查也表明,长江口一带海域无机氮、无机磷全部超标。浙东沿海是我国水产养殖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由于环保设施落后,这里一些海域的海底覆盖了一米多厚的黑臭淤泥,而在没污染前,海底应该是黄色的海泥。

  赤潮毒素

  杀人如麻

  当人类肆无忌惮地对大海进行污染的时候,愤怒的大海“指使”“赤魔”对人类进行报复,破坏渔业生产,威胁人类健康,甚至夺人性命。

  “赤魔”报复人类的“健康杀手”被称为“赤潮毒素”。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大约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赤潮藻中的“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在贝类和鱼类的身体里累积,人类误食以后轻则中毒,重则死亡,人们又将赤潮毒素称为“贝类毒素”。贝类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毒有机化合物。根据人体的中毒症状,又分为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健忘性贝毒(ASP)、神经性贝毒(NSP)、西加鱼毒等许多种。

  据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有600人因误食有毒的贝类而中毒,其中29人死亡。1976年至1978年间,浙江舟山、宁波地区发生多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毒素来源于裸甲藻;1986年福建东山发生因食用菲律宾蛤仔而引起136人中毒,1人死亡事件;2002年,福建宁德、青田、罗源等地先后发生50多人因食用甲锥螺而中毒,其中3人死亡。

  毒素“进口”

  仍是“绿灯”

  目前,许多国家对贝类中的毒素含量有严格规定,如加拿大规定,食品中的麻痹性贝毒超过80微克/100克禁止食用,腹泻性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00纳克/克,健忘性贝毒含量不得超过20微克/克。各国对进口水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欧盟对进口水产品的检查包括新鲜度化学指标、自然毒素、寄生虫、微生物指标、环境污染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农药残留、放射线等63项指标。由于有一整套完整的海产品监测、管理措施,尽管欧美一些国家沿海也经常出现有毒赤潮,但海产品中毒事件很少发生。

  尽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曾经发布《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要求》,规定麻痹性贝毒含量不得超过80微克/100克,腹泻性贝毒含量不得超过80微克/100克,并开始进行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认证,但认证的覆盖范围很小,而且认证也只针对养殖产品,对渔民捕捞的海产品检测认证还没有开始。

  治污保海

  任重道远

  浙江舟山沈家门渔港是与秘鲁卡亚鳄渔港、挪威卑尔根港齐名的世界三大渔港之一,是我国最大的渔港和鱼货集散地,海鱼产量占全国1/10,商品鱼产量占全国的1/2,位于沈家门的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是舟山渔场海洋渔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走进国际水产城,能明显地感到东海赤潮带来的影响:往日熙熙攘攘的交易如今已冷落了许多,市场上鲜鱼明显减少,鱼价涨了又涨,连最普通的虎头鱼也卖到了十多元一斤。水产城尽头的码头上,许多拉鱼的小贩拉着空板车,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船归来。一位刚归航的船工抱怨:以前捕2000斤鱼只要两三天,如今出航20天也不能完成任务。人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国家海监部门发布的赤潮信息。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科学的角度看,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会有方法减少和防止赤潮灾害的发生。然而,从赤潮产生的最根本原因看,这仅仅是“治标”,而降服“赤魔”的关键还是“治本”,即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海洋污染,掐断“赤魔”的营养源。

  赤潮是海洋不堪污染重负的警示。东海曾经是我国富饶的“海上粮仓”,海产品捕捞量几乎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们的“竭泽而渔”,这里的渔业资源已急剧衰退。根据东海的面积、水深、有机碳平均年产量、有机碳与浮游植物鲜重比、生物量、生态效率等数据计算,东海海洋渔业资源量应为577万—660万吨,可捕量为192万—260万吨。目前,东海资源密度只有20世纪50年代的43%。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目前,我国浙东沿海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海洋资源自然保护区、休渔期、野生鱼类放流等一些生态保护措施,但相对于海洋遭到的污染和破坏而言,这些措施只是“杯水车薪”。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