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艾滋患者:早报“请”来了布莱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03:44 天府早报

  资中县某镇的艾滋感染者曾强烈拒绝过公开露面,但在早报和其他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们最后却书写了一系列奇迹:首个由艾滋病感染者经营、管理的煤厂,首对艾滋病感染者缔结良缘,首次由艾滋病感染者以亲身经历自编自演的话剧……这一切让我们看到,媒体的人文关怀力量怎样战胜了世俗的偏见,成为治疗这一世纪绝症最有效的良方。

  新闻回放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全程见证艾滋病人死亡日记

  2001年3月,本报独家报道了资中县某镇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38名感染者的生活现状,特别是王开富(化名)一家10口竟有6人感染艾滋病,央视《经济半小时》同期报道这一题材。《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予以转载。

  当年4月6日,王开富因感染疱疹无钱医治,向本报求助。正在筹办的“红丝带关爱中心”立即与本报一起,将其接至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免费救治。经过考虑,王开富向媒体公开了真实照片及真实姓名———李孝清。本报连续报道引起各界关注。

  此后半年,本报跟踪报道李孝清病情发展。12月10日,李孝清离开人世。当年,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在全国选定四川、云南两省进行研究,四川将资中县该镇定为项目试点,李孝清一家因其人数众多、心态积极而被项目办视为感染者代表。

  人物回访

  四年之后艾滋茶馆坦然经营

  4年来,资中县某镇镇容改变不多。在镇上打听艾滋感染者李本才开的“艾滋茶馆”毫不费力,指路者脸上没有任何猜疑、防范和躲闪的神情。在街尾一间无名茶馆前,人们忙着指:“这就是李本才的茶馆”。

  李孝清的女婿李本才睡在门口的沙发上,身后4张麻将桌,屋子里陈设简陋。妻子李秀华坐在门口,一眼就认出了记者。屋内墙上挂着两幅装裱的照片,李秀华说:“那是英国首相普莱尔和夫人”。

  惊骇之下,明白她口中的“普莱尔”应是布莱尔,仔细辨认,还真是布莱尔和夫人切丽,忙问她:“你知道首相是什么人吗?”李秀华说:“说不清楚,反正是英国的大官。”

  2003年7月10日,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以下简称中英项目办)某镇办公室主任崔宏刚来到李本才的茶馆,通知他们12日去北京。作为感染者代表,英国首相布莱尔夫妇访华时要接见他们。

  意外惊喜英国首相亲自接见

  由项目办“钦定”的赴京艾滋感染者代表有6人———李本才夫妇及女儿,李孝清的儿子李彬、魏婷夫妇,还有在镇上为艾滋感染者做了很多事的周老师。到了北京,他们被安排在五星级酒店里。

  接见定在7月21日。今年24岁的魏婷家里也有装入镜框的合影,照片上布莱尔躬身与她握手,满面笑容,魏婷说:“布莱尔和夫人与我们每个人都握了手,问我们身体怎样,生活怎样,周围有没有歧视。”“布莱尔问李本才‘你知不知道英国?’李本才用四川话说:‘我不知道英国,但我知道英镑很值钱。’一屋子的人都笑了。”布莱尔得知李本才开了茶馆生意不错,当地很多健康人都到那里喝茶打牌,他风趣地说:“有机会我一定到你的茶馆去喝茶。”

  布莱尔夫妇为何偏偏接见“艾滋一家”?李彬说:“我想原因可能是,2001年父亲(李孝清)的病情经过《天府早报》报道并提供帮助后,我们镇上存在一个艾滋感染者群体的事开始为人所知,父亲还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公开真实姓名、接受公开拍摄的艾滋病人。”

  开车卖茶他们感受全新生活

  李本才、李彬两家人都在镇上租房做起了生意,李孝清的三儿子李本强远走广东,据说也有了新的爱人。

  2002年7月24日,全国首个由艾滋感染者共同经营、共同管理的小煤厂开办,这是中英项目办投入4万多元为艾滋病感染者生产自救提供的援助。李本才当了厂长,这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年多后,李本才又回到了他开的茶馆,外界称之为“艾滋茶馆”。李本才说,这在2002年以前想都不要想,“那时,我们的菜、粮都没人买,别个见了你要绕着走。”

  2003年11月底,李本才提出搞一台以亲身经历反映艾滋感染者从受人歧视到被人接纳的话剧,李家的5位艾滋感染者都上了舞台。这台话剧从该镇演到成都,轰动了全国。李孝春说,他们敢于以真实身份、真实经历面对世人,与《天府早报》的报道有很大关系,他们感到媒体是友善的,很多市民是友善的。

  李本才还买了一辆二手福田轻卡,几乎每天都有活。李彬夫妇在简阳、资阳等地收购猪仔卖回该镇,每天都要干通宵,他们说:“外界的帮助再多,还是要自立。”

  早报记者张红霞摄影蒙明国雷湘琥

  新闻幕后

  隐蔽采访艰难见报

  讲述者:早报记者张红霞

  1999年11月10日,我带着并不明确的采访目的到省卫生防疫站,闯进了挂着“四川省艾滋病监测中心”牌子的办公室。

  一上楼梯,就听见纷纷人声,几步赶去,几个农民样装扮的人手里拿着什么,情绪激动地在各办公室间穿来穿去,看样子是这里的熟客。“难道他们就是艾滋病人,难道农民也会得这个洋病?”内心巨大的疑问鼓动我上前与他们搭讪。

  分手时,我得知一个高鼻男子住在资中县某镇,因为当地一家报纸采访他后照片处理不够,他的病情已为人所知,此外,他家里还有5个艾滋感染者。

  小镇上的暗访

  第二天,早报特别组成的采访小组赶往资中。

  到了该镇,为了保护艾滋病人的隐私,我们采用隐性采访。由于不知高鼻男子的姓名,我们以找失散多年亲戚的名义在镇上的各个茶馆打听。

  终于在一家烟气缭绕的茶社找到一位在省防疫站见过的人,他认出我来,打个手势,赶忙走出茶社。原来,他竟是高鼻男子李孝清的儿子,人唤“李三娃”。刚走到街上,竟又碰上了李孝清,街坊都递来警惕的眼神,意在提醒我们。

  跟着到了李孝清的家,他说了很多身份暴露后受到的歧视,好在家里其他人还未暴露———他的弟弟、女婿、两个儿子。

  难以见报的采访

  回到成都,我三易其稿,字数过万,但因为血液传播艾滋病太过敏感,当时未能发表。

  直到2001年3月,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通过某种渠道知道我手里的这一线索,想以“血液安全”为主题对他们进行采访。借此机会,隐去地名,采用化名,照片打马赛克,李孝清一家的遭遇终于见诸早报报端。

  记者手记

  只想给他们一个幸福家园

  若非当事记者多次踏访,难以相信曾经歧视严重的小镇,如今竟成感染者的幸福家园。

  在我刚接触这一题材时,家人反对,朋友、同事提醒。人类天生需要安全感。歧视、排斥到接纳、融合;隐蔽、疏离到公开、自立自救,它使人们看到,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施以人文关怀,非但不会造成多数人对照顾的依赖,反而会激发他们自立发展的上进心。

  探究奇迹发生的渊源,也许答案很简单:消除偏见,科学认识,勇于接纳。小镇实在该留下点什么,如果有,希望是关怀精神的发扬光大。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