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掌声,为中国响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07:46 解放日报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持久的和富有成效的专项扶贫开发计划,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

  “中国政府愿意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无私的援助。”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昨天,在全球扶贫大会开幕式上,伴随着温家宝总理的演讲,1000多名与会代表的掌声不断响起。

  热烈的掌声,是对中国扶贫成就的肯定,是对中国为全球扶贫事业尽责的赞赏。

  中国成就:贫困人口降到2900万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减缓贫困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在全球扶贫大会上,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屡屡提及中国的扶贫成果。

  数据是中国减贫进程的最好解释。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介绍说,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2.5亿,贫困发生率为30%。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下降到2900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

  随着贫困人口的减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变化:贫困地区95%以上的行政村都通了电,可以收看电视;92%的行政村通了路,70%的村通了电话。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重点县,有一半以上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和基本扫清了青少年文盲。大多数贫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或得到重建。去年,虽然遭遇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中国推进扶贫事业进程不减:在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5.8%。

  中国经验:规模化推广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扶贫大会上,中国创造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协调、开发扶贫”式扶贫开发道路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赞赏。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就启动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又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缓解农村贫困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20多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由198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2亿元,累计达到1147.8亿元。在扶贫道路上,政府还动员和组织包括东部沿海省市、各级党政机关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东部沿海省市也积极开展帮扶西部省区市的东西扶贫协作;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私营企业和志愿者个人,都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智力扶贫”、“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巾帼扶贫”等,为缓解和消除困难现象作出了努力。

  在扶贫事业中,中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动员组织贫困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农村贫困地区,重点支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则组织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支持贫困群众实现向非农就业;对于那些生活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各地积极稳妥组织异地开发,1983年到2003年全国有近400万贫困人口通过异地开发,实现了脱贫致富。

  不少与会代表评价说:中国扶贫模式起到了规模化脱贫和持续性减贫的效果。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代表黄育川说:“开发式扶贫模式为贫困农民创造了通过自身努力脱离贫困的能力,中国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中国承诺:为全球和平稳定尽力

  虽然中国扶贫成效斐然,但中国当前面临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2003年,在各项扶贫措施进一步强化的情况下,没有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的数量不仅未下降,反而有所增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1,东、中、西部实现的GDP比为4.43:2:1……中国减贫,任重道远。

  作为全国减贫事业的重要实践者,中国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道路,四条措施已经形成: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更为有效的扶贫机制,并进一步关注和支持贫困妇女、儿童、少数民族、残疾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脱贫致富;突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综合素质,增加经济收入这个重点;进一步增大扶贫投入,在继续增加财政扶贫投入的同时,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在贫困地区开展信贷服务;发展和扩大国际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作贡献。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贫困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但中国还承诺,为全球减贫事业作贡献。

  昨天,温家宝总理宣布,在继续向“非洲发展基金”捐资5000万美元的基础上,又决定向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发展基金”捐款3000万美元;向亚洲开发银行额外捐资2000万美元,设立“中国扶贫和区域合作特别基金”,用于支持亚太地区的扶贫事业和区域合作。

  “我们看到了一个为国际社会尽责的国家形象。”与会代表们说。掌声,再次为中国响起。本报记者缪毅容 谭新政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