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重视保护中国传统“三宝”之一的脱胎漆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13:01 新华网 | |||||||||
新华网福州5月27日电(记者景延)曾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三宝”的福州脱胎漆器在面临逐渐被人遗忘的命运后,目前开始重新受到重视。福建省日前对外公布,将全面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福州的脱胎漆艺被列入保护工程主要项目之一。 据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被纳入保护的福建省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将通过建立遗产代表名录、遗产传承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方式,对全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尤其是濒危遗产展开抢救和保护工作。目前,福建省政府正在讨论确定第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名单,确定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生产基地。 今年福建省文化部门还将筹集专项资金,确定一批分级保护试点,在上半年公布省级民间文化项目试点,对濒危的民间文化和传人进行调查跟踪,并给予相应的抢救性保护,计划确立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产品生产基地,争取成立一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 为更好地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福建省将通过立法保障这一工作的开展。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已起草了有关《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草案)》,今年7月将正式出台。 福建省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具有多元的文化表现形态。从地域上分,如闽中三山文化、莆仙妈祖文化、闽东畲族文化、闽西客家文化和“红土地文化”、闽南侨乡文化、闽北理学文化等。福建的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曲艺、绘画、雕刻(石雕、木雕、玉雕)、剪纸、年画、陶瓷、灯谜、口技、传统说唱、神话、纸织画工艺等传统艺术和民间工艺,风韵独特,内容丰富,表现形态极为多样。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族民间文化开始衰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曾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德化瓷塑等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曾经流行甚广的年画、剪纸等也少人问津,传统木版年画几乎成了专家、学者、老外的专利。其他如少数民族的文化、建筑、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服饰、借助语言传承的神话传说、民歌、古籍整理等都缺少必要的保护,很多濒临失传。 相关专题:中国网络媒体福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