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点状卫星城到带状城市群—市郊城市化进程20年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04:42 青岛新闻网

  乡村在隐去,都市在走来。青岛开放的20年,青岛市郊城市化进程实现了从点状卫星城到带状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卢少华(市郊综合部主任):用“沧桑巨变”来形容青岛市郊20年的城市化进程再恰当不过了。青岛开放的20年,是青岛市郊城市化进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20年。她谱写的是城市化进程改变青岛面貌和“三农”命运的历史篇章。在青岛20年的开放之路上,市郊城市化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的辉煌历程,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追溯。

  20年来,青岛的城市发展思路日渐清晰,最终形成了“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具体说有三条路线图:一是环胶州湾工业走廊,即以青岛、黄岛、红岛为中心的青岛市区城市化历程;二是从胶南琅琊台到即墨田横岛,沿滨海交通大道建设未来的滨海带状城市群;三是以卫星城(次中心城市)和农村重点小城镇开发建设为中心的青岛市郊城市化进程。这三条路线图,清醒地勾勒出青岛从点状卫星城到沿海带状城市群的城市结构和发展框架。

  这三条路线图的最终形成,主要出于统筹城乡经济的考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发展青岛,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考虑到700多万而不是区区200多万人口的利益;要扩大城市规模,建设新青岛,解决贫富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农农差距等社会公正问题,也必须把目光放在1万平方公里而不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青岛要从农村中长成,工人要从农民中长成;因此,青岛的城市化必须把落脚点放在1万平方公里范围的700万青岛人身上。

  钱卓(市郊综合部主任记者):这三条路线图的形成,也反映了青岛不断探索城市化内在规律、完善城市化发展理念的轨迹。纵观几次大的城市规划的调整历程,取得了几大突破,一是在城市发展规模上,摆脱了“小青岛”思想的桎梏。二是在发展布局上,走出了开发建设新城区的新路。以大气魄、大手笔,先后奏出开发建设“两区一园”、东部大开发、东海路综合改造等雄浑乐章,创造了一千多亿元的投资需求,支撑了青岛经济的腾飞。可以说,没有蓬勃发展的市区城市化快速扩张,就不可能有今天面向21世纪的城市格局。三是在发展理念上确立了滨海带状“城市群”的构架。青岛80年代第一个在国内形成县改市的“城市群”,但应该说真正意义的城市群是滨海带状城市群的发展理念。

  五市一区驻地和重点镇作为“城尾乡首”,已成为农民进城的最佳选择,分解了大城市的压力。中心城区以强大的辐射带动,紧密连结城市群,随着退城进乡、退二进三等大工业集群转移,特别是青岛挺进西海岸战略的实施,家电、服装、造船、现代物流业开始大规模向腹地延伸,构筑起分工合理、升级转化、富于竞争力的城市群产业体系。借鉴美国西海岸的城市蓝本构架的沿青岛滨海带状城市群,将形成一条青岛三大特色经济的产业带,它们都将构成未来青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卢少华:纵观青岛20年的城市化进程,有三个特点或三条经验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索。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青岛市郊城市化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青岛各县级市的实际情况不同,城市定位也不尽相同,如胶南市突出“工业型”城市特色,胶州市突出“外向型”城市特色,即墨市突出“商贸型”城市特色,平度市突出“资源特色型”城市特色,莱西市突出“农副产品加工型”城市特色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却是各区市城市化的一个共同特点。青岛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乡镇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就没有青岛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作为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目前,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33%,乡镇企业年均拉动全市 G DP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近90%都来自乡镇企业。

  通过区划调整、新城区建设或行政中心、经济重心的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是青岛市郊城市化的第二个特点。从1987年胶县撤县设市,1988年崂山撤县设区,1989年即墨、平度撤县设市,1990年胶南、莱西撤县设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两级市城市群;到上世纪90年代实现城市中心东移和行政区划调整,初步确立了“两点一环”的城市发展格局;再到西海岸的迅速发展,都无不有力地推动了青岛的城市化进程。

  充分考虑青岛土地资源短缺的现实,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推进青岛的城市化进程,是青岛市郊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2002年,我市确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滨海观光交通大道。这条北起即墨丰城、南至胶南琅琊台,总长282.1公里的滨海大道,既是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滨海交通干线,也是未来青岛组团式发展的沿海城市带。这不同于北京市一环一环的“摊大饼”,也不同于某些内陆城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重点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战略。青岛没有多余的土地去修建12车道的大马路,但却可以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建立起类似于美国西海岸的沿海城市群。

  钱卓:青岛开放的20年,也是建国以来青岛农村城市化进程最快的20年。20年的回顾考验人的记忆力,因为这20年对于青岛农村城市化来说的确是沧桑巨变,太多历史变化的叠加,拉长着我们的“记忆隧道”。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20年前,青岛的城区面积很小很小,故有“小青岛”之称。2002年,五市一区的城区面积就达到141.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19.4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1.37%。16个重点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3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7.8%。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市郊农村的城市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比数字更鲜活、更令人感慨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直观印象了。说到1984年,那个时候的农村、农民住宅是没有“楼”这个概念的。农民的住房标准还没有突破“平房”这个概念。那个时候市郊大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力的空前解放使市郊农民解决了温饱,走向了初步的富裕,表现出居住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告别土屋,住进了明亮的大瓦房。而这个时候,土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市郊剩余劳动力,黄土地上已隐现着农村城市化的霞光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市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终于拉开了农村剩余劳力大转移的历史帷幕,大批农村剩余劳力走出田野,成为产业工人,同时进城务工、经商、居住,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面貌,也带来了青岛郊区县城的空前繁荣。

  上世纪90年代,是青岛市郊城市化一个高歌猛进的“进行曲”时代,不断的扩张、跨越就是她的主旋律。一直到现在,青岛北部的城阳、东部沿海一带的崂山等区域,其城市化的进度可以说每一步都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直到80年代末期,记者记得当时台东一带的市民管去中山路购物叫做“进市里”,更远一些的湛山一带,根本就是农村荒地,但1992年东部开发以来,湛山两年间就变成城区,又过了两三年,湛山已成为青岛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大青岛新城区的扩展早已一程更远一程地推向辛家庄、麦岛、石老人、沙子口……

  东部开发,城区扩张,“三农”问题,城市群……构成了解读这个时期的“关键词”。

  韩军营(市郊综合部记者):无数次徜徉于市郊各地的城镇和乡村,感受城市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气息,聆听人们讲述沧桑变迁的故事,心中总有无数的感触,20年巨变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每一次拆迁,每一次建设,每一次改造,每一次城市扩张都是激荡跳跃的音符,在人们的心中久久回响。

  20年前:“胶南还是个小县城,建筑和道路稀少且破旧。家人来探亲,我想带他们出去逛逛,但实在想不出值得游玩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胶南工作的张岩如是说。今天的胶南市却变了模样:宽阔畅通的滨海大道一侧是高楼林立、花团锦簇,一侧是碧波万顷、海天一色;笔直气派的世纪大道两边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车水马龙……通过“东接、北扩、南展”,胶南已形成东有港口带动、北有产业支撑、南有智力支持、西有旅游度假的大青岛都市新区发展格局。

  20年前的平度城,几条狭窄的马路,一排低矮的平房和零星分布的几幢楼房,构筑出平度小县城的总体轮廓,总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左右。今天的平度,城市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24.2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7.8万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34%。城市性质也由原来的“农业、矿产资源加工出口基地型城市”,调整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梁学勇(市郊综合部记者):十几年前的胶州,在承袭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同时,也承载着太多的无奈与困惑:城区周边企业“围追堵截”,城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20年后,驱车行驶在胶州宽阔的柏油路上,新城区的“靓”模样尽收眼底:市级机关大厦、公安大楼、广电大厦威严矗立;新一中、多伦多中学遥盼生姿;浮翠园、映月园相映成趣。路边宽阔的绿化带上,绿草与高大的乔木烘托出新城区的不凡品位。

  宋学智(市郊综合部记者):“洗脚上田,进城务工”。这已成为年轻农民追求的时尚。这也是实现城乡互动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昔日的农业大市,今天的即墨正通过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实施城市带农村战略,有效地实现了农业与工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目前,即墨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已达37.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9.6%。通过“一加”和“一减”,即墨市城镇化进程得以不断“提速”。

  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让更多的农民进城,使莱西农村城市化不断展现新姿。如今漫步莱西,走马乡间,碧水绿地,红瓦绿树,错落有致,到处呈现如火如荼的建设新莱西、打造美丽青岛后花园的景象,让人不时感受到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让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关键是让农民有一技之长。莱西市实施的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引导农民进城战略的实施,目前已初见实效。目前,莱西已吸纳城镇人口11175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1.7%,城镇建设近年投入1.0907亿元。莱西还新开发住宅面积2215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新增0.8平方公里,达到25平方公里。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市郊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没有青岛大企业对各区市的辐射和互动,就没有青岛市郊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

  钱卓: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历程证明,城市化归根到底是工业化、二三产业发展的结果,一定阶段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无论建设还是规划,总是这个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绕开工业化的城市化只能是空谈。

  当年的大连市市长薄熙来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连是城市品牌,青岛是品牌城市,”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岛工业经济及对外开放给城市化提供的巨大动力。众多的产业品牌、资源品牌和充满活力的外向型经济,在市郊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委书记杜世成同志在全市郊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青岛“城乡互动”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青岛中心城市开放和品牌优势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市郊城市化进程,率先解决三农问题。

  同国内其它一些地方比较,青岛城市化没有走入盲目扩张的误区,推进的原动力始终立足于一点:产业聚集。专家形象地说:园区、市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要素,成为青岛推进城市化的“四驾马车”,构筑起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支撑体系,特别是在市郊五市一区驻地和重点镇,占据了青岛招商引资70%的份额,成为全市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梁学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带动战略,成为青岛城市化进程强有力的推进器。随着青岛进入城市集群发展阶段,它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体现在公路交通上,发达的交通网成为连接城市群和促进区域经济协作的重要纽带。通过建设济青高速公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青岛中心城区对5个次中心城市的扇形辐射力大大增强,构筑了“一小时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提高,不断提升着五市一区城市化水平,各市驻地道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新建小区集中供热率均达到100%,液化气普及率达到90%,污水处理率达到50%,绿化覆盖率达到37%。

  韩军营:严格地讲,工业应是城市或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规划必须纳入城市、镇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现在,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如果不顾这一现实而脱离城市发展工业,只能助长工业化与城镇化脱节的现象,结果必然贻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事实上,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产业集中化的过程,必然带来人口的聚集,这也是现代城市崛起的根本原因。另外,工业经济发展还需要现有城镇为其提供科技、教育、住房、医疗、通讯、生活必需品等多方面的供应。这些都要求工业建设要有合理的布局,既不能建设在城市中心区,也不能建设在未来城市的规划区之外。

  宋学智:青岛的16个重点镇虽然整体规模还不强,但已涌现出同和、隐珠等功能较完善的小城市,我市新近规划布局的滨海带状城镇群,完全按照城市主功能区的档次设计,而滨海大道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串联作用。

  加快市郊城市化进程的深远意义在于:这不仅是推动青岛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梁学勇:21世纪前10年,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快,青岛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10年支撑青岛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途径在哪里?我认为,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趋势,是推动未来10年青岛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力量,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速构筑面向未来的青岛城市化体系。

  城市化是支撑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为城市化是未来创造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基本动力。它所创造的庞大投资需求将对未来10年青岛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上海浦东开发5年来的城乡化进程,创造了1000亿美元的投资需求。青岛拟建设人口在1-5万人不等的城镇128个,以最低转移100万人计算,镇区建设面积将达100平方公里(按建设部规定指标人均100平方米计算),最低可增加16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按每平方公里“七通一平”投资下限1.6亿元计算),如果再加上房屋建设,每平方公里需要投资3-4亿元,可增加投资需求300-400亿元。因此,城市化已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和源泉。城市化的边际影响,决定了未来青岛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是解决未来10年青岛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钱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农”问题已不仅是“三农”自身的问题,而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青岛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面,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始终滞后于工业化,使得城市集聚的功能难以发挥,工业化进程受制约,第三产业发育不良,而由此带来的“三农”问题则更为紧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岛农村劳动力总数258.4万人,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120余万人,仍有占总数53.3%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近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非农化”转移步伐缓慢,劳动生产率徘徊不前,城乡收入差别拉大……事实证明,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青岛的总人口是700万,农业人口是500万,如果不解决好“三农”问题,青岛就不可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心。

  宋学智:“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有一个打工的,一年就可以挣6000到8000元,比全家好几口人伺候几亩地挣得多多了。”即墨市北部的段泊岚岭后村支书闫相先的一席话,道出了岛城市郊农民增收的现状。

  农民种一亩地一年好的收成,也不过能挣500元,而向城镇转移一个农民,一年最少也能挣上6000元,这相当于12亩地的收成。这样简单的算帐,足可以看出加快市郊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农村最穷,农民最苦,农业最弱。”多少年的实践证实,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仅靠传统农业的原始积累,我们的确耗不起时间。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就是减少农民,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让他们成为城市“蓝领”一族,这是帮助农民增收的一条阳光大道,也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赵芳(市郊综合部记者):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被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所证明。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也不可能有青岛的现代化,城市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重心。“跳出三农抓三农”,以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解决“三农”问题,才是一条根本出路,必由之路。

  目前,青岛的城市化已取得长足的进展,走在了全国全省前面,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立足长远发展,构筑面向21世纪的城市化体系

  卢少华:目前青岛城市化水平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并在北方同等城市中位居前列。但应该看到,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来衡量,青岛的城市化存在着很大差距和潜力。

  我市的城市化依然滞后于工业化。按照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在人均GDP达到11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应在65%以上。目前我市人均GDP在1800美元左右,城市化水平为52%,至少落后国际标准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2%,农村人口却占全市的48%,人口结构与GDP结构偏离36个百分点。

  当前,阻碍青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规划滞后;二是土地政策制约;三是失地农民缺乏有力保障。象崂山、红岛、薛家岛、鳌山卫等地区,由于一直没有做出规划,也就无法加以开发,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和群众生活困难。规划部门应报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把各种规划制定出来,让这些地区早日富裕起来。同时,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解决土地问题,通过农民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社等形式解决土地开发问题。政府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搭建为“三农”服务的平台,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贫富差距促进青岛的城市化进程。

  钱卓:应该看到,青岛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粗略分析一下,一是在城镇体系的规划和布局上滞后,不能支撑未来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加快调整城镇战略布局,构筑面向未来的城市体系是当务之急。二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破解,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为农村城市化进程真正扫清障碍。

  梁学勇:目前,青岛小城镇已发展到116个,建制镇比例达到78%。但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小城镇没有突破行政建制的局限,没有真正按照产业定位进行布局,缺乏产业和区位优势的支撑。城镇密度大、经济实力弱、功能不完善、规模效应小、对人口的集中吸附力太弱的矛盾逐渐显现。目前全市小城镇的非农居民平均仅6500人。既没有对经济发展起到长远的推动作用,还造成大量的投资、用地浪费。

  韩军营: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经验,城市人口至少要达到25万人以上的规模,才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效应,才能拉动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青岛五个次中心城市上世纪90年代以来GDP持续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非农劳动力的比例已超过36%,非农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2%,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9.1%,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胶州市城区常住户口已达到20余万人,产业优势、经济实力和城市集约发展的效应已初步形成。因此,未来10年,5个次中心城市应在强化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人口集约效应,广泛吸纳人口,加速向3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跨越。

  宋学智:还要对小城镇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当务之急是打破行政建制局限,按照区域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重新规划城市体系,继续撤并现有镇一级建制,提前确定未来的重点小城镇或中心城镇的发展规划,确立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心。

  赵芳: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一般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才能实现投资的有序集中和投入后的有效产出,达到城市集约型经济形成的临界点;才能对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有效发挥区域性经济中心作用。因而重点小城镇或中心城镇的人口规划应以10万人为下限。

  梁学勇:当前青岛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障碍尚未全面破除。由于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青岛农村的城市进程和全国的城市化一样,受到制度壁垒的阻碍。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突破现行的城镇发展政策规定。

  应探讨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农民进城提供制度保证。同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钱卓:加快城市化的突破口,就是拆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那条户籍藩篱。目前浙江省许多县市的城市化率已逾60%,而青岛中小城市的活力仍显不足,主要在于机制。

  在浙江丽水市,地方政府喊出了“公民,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城里人”的口号;在衢州市,落户城镇的“零门槛”政策正在推广;在温州市,市政府首次取消了市区“蓝印”户口和“绿卡”暂住证……户籍改革虽然也已在我市五市一区驻地和小城镇推开,但力度仍然不足。

  韩军营:非农人口的比例并不是城市化水平的唯一指标,还要看城市人口质量包括生存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等,这就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给有稳定住所和工作岗位的进城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证和城里人有同等的权利与发展机会。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市民化。

  钱卓:从20年前到20年后的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郊区工作会议,并出台了惠及“三农”力度空前的5号文件即“三十条”,在全国开创性地提出以城乡互动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解决好“三农”问题。在“三十条”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岛已经把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生存命运、农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真正提到了议事日程。

  梁学勇:按照“三十条”文件中的规定,我市要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各种手续。我市还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它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从2004年起,市区中小学取消来青务工经商农民子女借读费,郊区区市也将尽快取消。郊区区市还将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条件。

  赵芳:失地农民的保障,进城农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三十条”的推动下,一项项地真正启动起来。城阳区在全国第一家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出资投保,减轻农户投保负担,使全区的老人一夜之间解决了后顾之忧,圆了“和城里人一样月月领养老金”之梦。不

  钱卓:关爱“三农”,在城市化进程中全面考虑农民的利益,正在成为共识和行动。城阳区夏庄街道的旧村改造摆脱了以往的模式,为了有序推进城市化,始终控制旧村改造速度,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条件就是要统筹兼顾各项因素:做好村民居住安置,充分考虑居住水准和承受能力。开发商必须进行大的环境配套:社区绿化、学校和商业设施。为村民解决养老保险等等。今年推开6个村的改造,全部是优质的社区开发项目。太和村在山区开发“太和旅游度假村”,把村民利益和待遇放在头等位置,首先投资45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新村工程,投入83万元,为全村240户700余人办好养老保险,今后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目前,120名55岁以上老人月领养老金200元……

  卢少华:20年,弹指一挥间。从当年如雨后春笋般的“农民住高楼”,到今天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这是一个历史性跨越。青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的是一个颠扑不灭的发展命题:统筹城乡发展。这将成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必将画出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三农”画卷。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