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面对儿童心理疾病回避不如正视:有了烦恼你就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09:26 黑龙江日报

  董景峰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心理疾病。如今,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严峻地摆在了家长的面前,孤独症、焦虑症……甚至有些孩子因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孤独症与母亲压力大有关

  在哈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记者看到,这里的孩子目光几乎从不与人接触,总是对着一些物体发呆或者喃喃自语。据专家介绍,目前,孤独症患者已经占到该科门诊量的20%。

  3岁的玲玲平时很少吱声。父母发现,玲玲的听力没有问题,但对外界的事物却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孩子说话了,也往往是一些重复性语言,或者总是自言自语。但她对动画片中不需要语言、用电波交流的“天线宝宝”却特别迷恋,看到它们她非常兴奋。医生诊断,玲玲属于典型的孤独症患者。

  专家点评

  据哈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陈彦平介绍,前两年,多数医生认为我国儿童孤独症发病率的增高与独生子女较多有关。但在与国外专家的交流中发现,儿童孤独症发病率急剧上升已是一个全世界共同的问题,已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万分之一升至目前的二百分之一。

  据介绍,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国际学术界主要有四种学说:遗传;妊娠早期情绪不佳;疫苗中汞的影响;婴儿期肠道病毒感染后遗症。陈彦平说,从她接诊的病例看,很大一部分孤独症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有过情绪不佳的问题,因此,孤独症发病率的增高,可能与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有关。孤独症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主要以强化行为训练为主。

  恐吓教育下的分离焦虑症

  “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许多家长可能会因为这样一句话给孩子带来难以驱除的心理阴影。

  哈市9岁的蒙蒙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妈妈回忆,从蒙蒙小时候起,每次要送她去幼儿园她就哭闹。后来,蒙蒙就由姥姥、姥爷带着。上学后,蒙蒙依然是死活不愿进校门。上学不久,蒙蒙就落下了“肚子疼”的毛病,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父母领她多次去检查,终于弄明白了女儿的病因。面对心理医生,蒙蒙承认肚子疼是假的,也知道应该去上学,但这种上学前的焦虑就是难以克服。

  专家点评

  陈彦平主任说,小孩子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有一定的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焦虑情绪较重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质、个性的因素,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当家长以“送幼儿园”相胁管教孩子时,孩子就会将此当作一种惩罚,心理上认为去幼儿园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反应过激、威胁恐吓,以免使一些不良行为强化成为习惯。

  厌学,自我定位的迷茫

  哈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龙在父母眼中是个聪明的孩子,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即使有时考得不太好,妈妈也总是笑着嗔怪:“你怎么这么粗心,光耍小聪明了。”后来,父母花钱把他送到了一所重点中学。新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很多,小龙觉得缺少了小学时那种老师青睐、同学崇拜的感觉,不免有些失落。由于他一直觉得自己聪明,没有养成刻苦勤奋的学习习惯,在“高手云集”的环境中使他产生了一种挫折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近来,小龙一进校门就头疼,拿起书本就烦。

  专家点评

  据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副院长张聪沛教授介绍,出于对子女的宠爱,家长对于一些微不足道的表现不吝溢美之词,使多数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太好的自我感觉。但一旦受挫,这种脆弱的优越感又很容易被击碎,产生消极情绪。这样,盲目的自信使学生放弃了认真、刻苦、勤奋,而过分的自卑又使得他们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张教授建议,家长和老师应通过“认知矫治法”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寻求发展。

  网络“成就感”使孩子上瘾

  信息时代,网络让家长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哈市一名初中生从家里偷出7000元钱,在网吧里连续“鏖战”了15天,最后才被在市内“地毯式搜索”的家长找到。

  去年10月,哈市道外区某中学3名初二年级的女学生经常整夜待在网吧不回家,同时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当没有钱去上网时,她们就一起策划抢劫外校女学生。截至案发,她们已经累计作案十余次。

  专家点评

  张聪沛教授认为,网络游戏可以使孩子们很快得到一种成就感,这相对于“十年寒窗”的漫长学习过程来说,无疑有很难抗拒的诱惑力。网络游戏不仅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孩子知道自己不该沉迷游戏,在理智和诱惑之间的斗争,使孩子产生一种负疚感,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张教授建议,对于这种极易成瘾的“电子海洛因”,最主要的办法还是教育孩子不要去玩或不要长时间地玩。此外,老师、家长还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占用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转移其兴趣和注意力。

  对于孩子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张聪沛教授表示,最可怕的不是心理有问题,而是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看到这些问题。老师和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勇于表露自己的困惑和苦恼,勇于寻求帮助。经过及时适当的调整和疏导,心理偏差才不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生活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