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台海关系未来:反独和拒统的新攻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9日11:15 国际先驱导报 | |||||||||
石齐平:“和平独立”陈水扁要走的第三条道路 国际先驱导报驻香港记者施春报道 “5·20”前后两岸围绕“反独”和“拒统”的新一波交锋,使台海风起云涌,波澜再兴。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台湾前海基会副秘书长石齐平日前指出,大陆“5·17”对台声明为陈水扁提供了两条道路,而陈水扁在“5·20”演讲中“避硬不吃软”,图谋走和平独立的第三条道路。
陈水扁拿“中国”概念做文章 石齐平教授在就台海局势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分析,大陆“5·17”声明阐述了胡温新领导层对台政策的新思路,总体基调是硬中带软,而陈水扁在“5·20”的回应是软中带硬。陈水扁在“5·20”就职演说中所做的温和回应,显示出“5·17”对台强硬声明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陈水扁在演说中依然拒不接受一中原则,也不选择大陆提出的两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而是意图另辟蹊径。 石齐平解释说,“5·17”对台声明为陈水扁提出两条道路,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分割出去,最终玩火自焚。简单地说,一条为和,一条为战。而陈水扁既未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不敢明确提出2006年“制宪”的“台独”时间表,他选择走的是第三条道路——和平独立。陈水扁明白,台湾独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包括美国、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内部等各方因素。 目前,美国和大陆都把陈水扁盯得很紧,密切关注他在“台独”路上的一举一动,而台湾内部的条件也未成熟,主要是:第一,岛内绝大多数人民对独立的共识未有形成;第二,要求台湾独立的共识需要通过一定的“宪政”机制实现。现在,台湾“公投”机制规模初备,但尚不完整。 石齐平说,追求独立是陈水扁第三条道路的最终目标,陈水扁谋求将台湾老百姓的国家认同意识从中国认同转移到台湾认同。不过,现阶段很多路都被封死了,过去,陈水扁希望直接改“中华民国”的国号,但看来现在是无法实现,于是,退而求其次,他希望改变“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但在这一点,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再退而求其次,他希望把台湾民众的“中华民国”的概念偷天换日,去中国化。 陈水扁实现和平独立的手段是将“中华民国”与中国脱钩。他在岛内极力宣扬的“台独”逻辑是:首先,确定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第二,“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中华民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国,所以,“中华民国”不是中国。除了在“台独”逻辑上的宣传灌输,陈水扁还在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着手,逐渐全面改变台湾老百姓的中国意识。石齐平说,陈水扁还为未来实现“台独”埋下伏笔。他在“5·20”演说中表示,将来要进行“宪政改革”,进行“公投入宪”,这就为未来“台独”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和机制。 在人事布局方面,陈水扁精心选择“台独”意识形态强烈的民进党政要进入外交、情治、两岸以及文教等关键部门,目的在于争取台湾民众的观念转变。由此可见,陈水扁把自己的战场放在了争取2300万台湾人民接受“台独”诉求和理念上。然而,陈水扁的第三条道路可能带来的不是台湾的和平独立,而是台海两岸的战争冲突。 大陆争取台湾民心是关键 目前,有无力量牵制或制衡陈水扁的和平独立方向呢?石齐平认为,当前存在三种力量,一是台湾在野力量,二是美国,三是大陆。 就台湾在野力量而言,在5月20日陈水扁就职当天,国民党主席连战宣布国民党和亲民党合并的重大举措,但国亲合并前景并不乐观。石齐平认为,国亲理念不同,各自拥有自己的政治生态和派系,加上年底“立委”选举引发的利益矛盾,两党整合不易,未来合并前途充满诸多变数。即使整合成功,能否成为牵制陈水扁和民进党一党独大的有力力量,尚属问号。 至于美国是否能够成为制约陈水扁的力量呢?石齐平分析,短期内,布什政府不希望台海生波,不希望陈水扁惹麻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遏制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行动;然而,长期来讲,台湾和平渐进式“台独”的大趋势其实正是美国所乐观其成的。 总之,对大陆来讲,陈水扁不可信,美国不可靠,泛蓝不可恃。针对“5·20”陈水扁连任后的两岸关系,石齐平指出,北京也面临两种抉择,一种是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其代价高昂;另一种是和平手段。但和平不能仅靠喊口号,北京必须与陈水扁竞争,尽最大努力,争取台湾老百姓的民心认同。 因此,未来两岸关键的角力场将是在2300万台湾人民的民心上。对于国台办发言人特别强调,不欢迎在大陆赚钱又支持“台独”的台商,石齐平认为,这不会影响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情。相反,经贸议题可以成为大陆对台借力使力的杠杆。他说,尽管陈水扁在争取台湾民心上占有地利之便,不过,今天两岸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台湾对大陆的经贸依赖度越来越高,与年俱增,两岸人民拥有同文同种的血缘和文化基因,加上岛内有一半民众不支持陈水扁,这些都为大陆争取台湾民心提供了操作的有利空间,以及有所作为的着力点。 大陆曾提出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但石齐平认为,“寄”失之于消极被动,不如主动争取。他说,从“5·17”声明中描绘的七个“光明前景”,可以看出大陆新领导层在积极争取台湾民众人心上的政策新思维。他套用大陆的词汇形容,大陆应“不惜一切代价”,尽一切可能,解放思想,发挥智慧,把握机遇,争取台湾民心的最大依归。 “这是一篇充满妥协、更是一篇充满权谋的演说!”邵宗海如此概括,“很明显,陈水扁的演说有向美国妥协的一面,把‘制宪’转为‘修宪’。然而,整篇演讲是建立在‘一边一国’基础上的,充满了政治权谋。”[全文] 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二室主任罗援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已处于危险的十字路口。“是稳,是乱;是和,是战;只在陈水扁的一念之间。统则和,独则战;合则稳,分则乱。其间,不可能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全文] 选举的激情,随着验票进入冗长的司法程序而转淡。然而大部分的民众并不看好泛蓝有翻盘的希望。选后对“执政党”的不满及对国亲两党表现的失望,使得泛蓝支持者的民心士气渐被磨平。因选举而产生的社会动荡不安,因“5-20总统就职”而暂告一段落。泛蓝群众改寄希望于国亲合并能产生一个强而有力的反对党来制衡现今的“执政党”。[全文] “随着‘渐进式台独’的可望加速展开,一向被动的北京已被迫走上了火线。台办的声明极明显有‘最后底线’与‘最后通牒’的意涵。这也意味两岸情势已走到了一个真正的关键转折点。”[全文] 相关专题:陈水扁“5-20就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