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不必跟“另类童谣”较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9日13:23 中国青年报

  作者:晏扬

  近段时间以来,在中小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一些“另类”校园童谣,引起了许多关注和担忧。央视儿童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在百忙中走进小学校园,希望将自己研究的学龄前童谣与北京童谣相接轨,形成德育教育的良好体系;一些教育专家不无忧虑地呼吁,不要让孩子们的童年在“另类童谣”的阴影中度过。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另类童谣”到底有多另类呢?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再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卤肉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读到这些“另类童谣”时,却并没有多少忧虑,反而经常为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所折服、所鼓舞。在笔者看来,这些童谣其实是学生们自己创造的校园“流行文化”,因为调侃、幽默、风趣,朗朗上口,所以学生们喜欢。学生们喜欢它,也只是觉得好玩儿,借此缓解一下,发泄一下,其中并没有太多深层的含义和思想上的根源,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过分担忧。

  当然,有些流行于学生之间的“另类童谣”,确实包含着不健康甚至低级庸俗的成分,比如“校长上吊,老师抽疯”、“我平庸,我快乐”等等。即使如此,我们也没必要以为这些不健康的认识和观念就反映了学生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趣味。实际上,学生们喜欢的主要是这些童谣的另类形式,而不是它的另类内容。学生们都没有当真的事儿,我们何必非要去较真儿呢?

  中小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实在太大了,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校园歌谣,于是就自己创作“另类童谣”来传唱——也许有些人会很纳闷,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这样的好歌,学生们为什么不唱?有些教育工作者很着急,去组织创作他们认为健康的、美的歌谣来代替不健康的、坏的“另类歌谣”,却都无法在孩子们中间流传。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校园流行文化还缺乏研究,对青少年的心理认识得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了。

  引导“另类童谣”等校园流行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了解、去接触、去认识在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东西,然后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而不能总以成年人的眼光去揣度孩子们的行为,更不能简单地批评、否定或鄙视,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激起学生们的逆反情绪。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