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报:见死不救背后的官员行为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30日14:19 中国青年报

  作者:郭之纯

  5月19日下午,吉林乾安县某村80余名群众去县政府上访,在县政府二楼被四五名工作人员阻止发生拥挤,16岁的少年陶汉武意外跌倒昏迷。“当时大家向县政府工作人员请求,让他们用手机给120打个电话叫救护车来,结果对方回答说‘没手机’。大家又请求借用一下政府的固定电话叫救护车,他们却说‘电话不好使’。孩子的父亲陶金财急得给在场的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政府工作人员跪下,哀求他们帮忙叫救护车。结果,没有一个人理会或者吱声”。终于,耽搁半小时后,陶汉武经抢救无效死亡。(5月25日《新京报》)

  救命第一,是起码的人伦观念,是基本的人性要求。何况只是要求代打个电话而已,举手之劳,当一个16岁少年生命垂危时,为什么乾安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竟能如此冷酷?按理,一个人只要稍具良知,就应该为见死不救感受到良心折磨;只要稍具理性,还应该意识到这样做的严重后果———遭到来自各方的谴责,极大地影响自身的社会评价,名声因此“扫地”……总之,见死不救的“形象成本”不菲。

  我想,这些道理,那几名工作人员应该是懂得的———如果连这个事理也搞不清楚,他们也不大可能“混”进政府大楼。另外,我也不相信这几个人就是“性本恶”。那么,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结果,十分耐人寻味。

  人们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一般都会权衡一番利弊得失,面临严重事态时更是如此。这个权衡的过程在经济学上称为“博弈”。我认为,这起见死不救事件的背后,就存在一个“人伦善念”和“官场规则”的博弈过程———那几名工作人员,在“救”与“不救”问题上,肯定也反复权衡过。我想,大概可作如下推断:该县主要领导对上访人员肯定是“比较烦”的,否则工作人员也不会前去阻止。也正因如此,当上访人员发生危险时,作为县政府工作人员便有点为难:如果施以援手,会不会让领导误解,被认为是在同情上访者呢?由于掌握自己命运前途的是领导,所以这个“政治风险的成本”和“形象受损的成本”相比,前者大于后者。于是,该县这几名工作人员的基本人伦善念,最终屈从于对某种官员行为潜规则的顾虑。

  这种只需考虑“上边”、勿需向“下”负责的思维方式,是相当范围内的官场积弊。正因此,人们才见识了很多伤害百姓利益只为博取领导一悦的不良行政行为。正如这起事件所昭示的,在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的不良官风笼罩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不仅正义感、荣誉感、同情心等大面积流失,甚至人性也被扭曲,成为只知曲意奉迎的“小人”。

  要有效扭转这种局面,我想,如果所有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政治生命,不是仅仅由其上司决定,这些人便不至于总是多虑,便能够按照基本的法律、基本的人性道德要求处理问题。再进一步,如果来自“下面”的呼声也能够决定所有官员的升迁,则必能够真正培养出亲民的官员,打造出亲民的政府———那时,类似发生于乾安县政府大楼上的见死不救丑闻,便一定不会再发生。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闯入2004法网16强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