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思考:中国呼唤知识工人的崛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17:46 观察与思考 | ||||||||
当美国人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把美国的社会等级和生活品味分出了三六九等的时候,中国人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当时间跨入21世纪的时候,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中又有多少是《格调》中真正描绘的白领上层人士呢?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应该处于另外一个阶层——高智能的工人。而这些高智能的工人,也正是目前中国急需的人才阶层。 观察记者 韩晓露
有知识的产业工人 当美国人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把美国的社会等级和生活品味分出了三六九等的时候,中国人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90年代中后期有多少人向往或者标榜自己过着小资的中产生活。但是,当时间跨入21世纪的时候,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中又有多少是《格调》中真正描绘的白领上层人士呢?其实,他们中的许多应该处于另外一个阶层——高智能的工人。而这些高智能的工人,也正是目前中国急需的人才阶层。他们是工人,但是他们却有着较高的学历,所以他们不是蓝领;不过他们不仅拥有高智能还需要双手劳作,而且他们可以生活得很滋润很有格调,所以他们并不亚于白领。 现实中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 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学服装设计的肖梅(化名)从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时候,她的毕业设计在国内大学生设计比赛中获得了金奖。在比赛结束的时候肖梅就收到了一家跨国大公司邀请。这份美差不知让多少硕士、博士毕业生艳羡! 同样的,在广东某烟厂工作的国栋(化名)就是烟厂调烟丝的高工。大学读书的时候,他读的专业当时很多同学都认为是一个偏门,只不过是一门技术,没什么好学的。但是,他坚持学了下来,并且通过学习而掌握一种技术能让他在烟厂的工作中,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凡是经过他的手生产出来的烟丝就具有上等的品味。他被多家烟草公司争相邀请,而当初那些瞧不起他攻读的专业的同学,却开始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 社会学者告诉我们,其实,肖梅和国栋能获得高薪并非偶然,他们所处的阶层正好是目前国内最稀缺的劳作阶层——高智能高技术的工人。这类掌握较高的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也正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也是最近正被各大媒体热炒的词汇“灰领”。有一大批发展中的大小企业需要他们就如龟裂的土地需要甘冽的清泉一样。 市场经济的呼唤 对不少人来讲,蓝领时代已经是很久远的过去了,而灰领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我们不妨来看一些数据: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用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而2002年上海市需求高级职业技能人员1.38万人,供给却只有3800人。全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亿人,其中高级技师只占0.41%,技师也只占3.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20%~40%,人才储备相差十几倍。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指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高级技师仅占0.3%,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科技转化。有96%的企业缺少机电方面的人才,88%的矿产企业缺少采矿方面的具有高知识含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各个行业中都存在着灰领人才短缺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我国工业在现代化技术方面的吸收,影响了我国企业对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企业正常的生产,严重影响了我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工作。综合起来,灰领人才的短缺危机有可能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他用“人才危机”来形容“灰领”人才缺乏的程度。 缺!缺!缺! 当人才市场化了的时候,什么是最缺的,什么就是价值最高的。有数字表明大学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为50%,而据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调查,一个高级技师面前,则有7.33个就业岗位等着。也因为稀缺所以人才的市场流动非常快,往往在一个公司里,跳槽最快,最频繁的就是这个公司的具有高知识,拥有高技术的产业工人。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转型。现代的制造业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子、汽车、通讯以及IT业等等。杨河清曾经指出,在这类制造业中,高级技师所需的既动手又动脑的复合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制造业中的相同角色。而在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最缺的是具有高学历同时又有高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了。 有需要必然会产生新生的力量,很显然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已经出现了英雄式的“灰领”弄潮儿,最典型的有机械工人许振超。他参加工作30年来,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主人翁精神,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立志“当不了科学家,也要争当一名优秀工人”,刻苦学习,锐意进取,自学成才,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熟练掌握了桥吊驾驶、维修技术和港口装卸管理知识,成为一名工程师和“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他坚持“不论干什么,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带领桥吊队先后两次创造了世界领先的桥吊装卸纪录,为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省宣传部认为“许振超同志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各行各业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此外还有诸如李斌等类似于许振超的优秀的有知识的工人存在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大潮中,时势造就英雄,时代需要英雄。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高知识产业工人”所处的具体行业类型:广告创意、网络管理、会展策划、服装设计、电子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工程师、绘图工程师中印刷设计、动漫设计、游戏制作、数字音乐制作、信息防御、模具设计、智能楼宇布线、IT程序、会展设计、广告设计、IC版图设计、多媒体制作、数控编程技术、机械测量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职业。我们仔细地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新型的职业大多与计算机相关,在现代社会,以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影响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必须迎接这个挑战。 新时代的弄潮儿 灰领和白领,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到底谁将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呢? 跨国公司EDS亚太区总裁路翰的话解答了疑问,他曾经说过:20世纪初,欧美社会的就业结构是一个非常尖的金字塔,一小部分人是白领精英,他们控制着下面“卖苦力”的广大蓝领阶层。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隔板非常厚,很难跨越。而现在却不同。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蓝领的工作已经被机器代替。此时就需要有一批人--他们能改进流程,掌握技术,同时动手操作,这就是灰领。这样人们就看到,这个“金字塔”扁平化了。同时,灰领的社会流动性比较强。蓝领可以变成灰领,灰领也可以变成白领。这个架构,对很多人来说是更有希望了。具体说,在企业中,白领的任务是确定“WHAT”,决定公司要做什么——他要知道客户的需求,制定这个公司的业务内容、发展方向;蓝领则是解决“DO”的问题——要动手去“做”,去实施。而灰领呢?这些设计师、分析师、生产制造规划员、市场营销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维修专家、质量控制专家等等专业人员们,他们的职责是决定“HOW”——如何去做,如何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是,记者认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中国,灰领阶层无论从知识、技能、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度还是收入水平和消费上来说,均不亚于白领。记者以为,灰领阶层的社会地位应该与白领相同,而不是比白领要低一个档次。白领阶层和灰领阶层只是社会的不同阶层,应该是分类不同,而无传统意义上的等级差别。记者的观点在采访中也赢得了不少灰领人士的赞同。 他们认为,如果说,学历可以说明问题,那么在灰领中不乏高学历者,比如在IT业中,大量的博士、硕士从事的是软件设计或者网络管理工作。白领中也不乏低学历者,不少公司的文职只有大专学历。所以单从学历上来讲两者不分上下。假如从收入水平来讲,目前大部分灰领阶层收入和消费远远超过白领阶层。 曾经有一份资料作了这样的一个调查,调查共抽取白领、灰领人士各250位,调查对象涉及各种性质的企业。被调查的白领所从事的工作以管理和技术类为主,灰领所从事的职业工种有集成电路版图师、首饰设计师、数码影像技术、室内装饰设计人员、网页设计与制作员等。调查显示,白领月薪平均数为4445元,月平均消费数为3880元,月薪在1000元至3000元所占的人数约为66%。而灰领的月薪主要集中在1500元至1万元之间,42%的灰领目前能拿到2500元至4500元的月薪。从事灰领工作的人士年龄较轻,平均年龄为31岁,诸多灰领职业富有时代气息,充满挑战性,有许多灰领的月收入超过了中层管理人员。 也许有人会说,将白领的阶层定位高于灰领的原因在于“体脑”分工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别,那么,这样的观念正是急需改变的。 亟待改变观念 在中国,历来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但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出现了新的社会劳动类型,即“劳心又劳力”者。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依然把这些“劳心又劳力者”看成是治于人者。其实,这些看法完全是错误的。比如说,“灰领”中最为典型的IT业的人才,不仅具有高技能,高知识,而且具有高智能。如此的人才,一般来说不太可能受制于人。而至于领导者,也就是说,IT“灰领”们的管理者,就不应该如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那样,只懂管理不懂业务,对下属发号施令。他们应该不仅要懂技术,还要实在而民主地对下属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此时的行政执行者,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公仆”。而只有这些行政管理人员具有了良好的“公仆”意识,才能更好地做好行政工作,才能让IT业的高级灰领们尽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们的高智能的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至于其它类型的灰领阶层,大致情况也应该相同。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灰领们仍被当作劳力者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汽修厂的小沈告诉记者,他不仅懂常规汽车的基本修理,而且掌握了最复杂的卫星定位型自动汽车的修理和操作,是个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工人,典型的灰领。单位虽然给了很高的年薪,但是,他上班的时候不能和中层干部穿一样的衣服,一起吃饭。所以,他觉得没有被尊重,相当地委屈,很快就跳槽了。 所以,我们中的一些人应该认识到灰领的价值,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这样才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不过,目前“灰领”阶层被各界大量的关注,一些专家学者也多次将“灰领”阶层的社会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这恰恰也是现代社会需求下的一种改变。这也正说明了整个社会正在转型,正在由“学历”社会转向“资格”社会。也就是说,在将来,决定社会地位和职业待遇的将不再是学历的高低,而是取得的职业资格的高低。 这样的社会转型不仅更加务实,而且就目前来讲,将解决很大一个问题,那就是就业的问题。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指出,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由于人口过多,导致就业总量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另一方面是就业结构失调,结构性失业比较突出。”陈宇指出,在过去25年中,中国无限供给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是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资源,但是低素质、廉价的劳动力又恰恰是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也是导致最近5年内我国失业率不断攀高的原因。他说:“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我国失业的重要类型,有的人没事做,有的事没人做。”所以需要大量人才分流充入“灰领”阶层。一部分的蓝领产业工人需要重新培训或者学习,掌握更高的技术,以满足“灰领”阶层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原本拥有高知识高技能的人才,需要从白领阶层中分流出来,也“充入”“灰领”阶层。这样,结构性的失业必将得到改善。 而当“灰领”阶层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且确实意识到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以及从事这个职业待遇丰厚的时候,大量的人才将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学中解脱出来,努力地掌握好一种技能,争取成为一名高智能的灰领。这一个阶层的崛起,恰恰是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但,要成为一名灰领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专家认为,假如一个蓝领,只是初中毕业,那么从蓝领变成灰领的这个过程需要20年,如果先读了中专或者高职再进制造类型的企业,那么这个过程虽然会缩短但也需要专业的培训。而环球培训师们认为:要成为“灰领”并不是要求什么都会做,而是要求在自己的领域至少是全亚洲一流。所以,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对于一般的蓝领工人来说,学会技术比较容易,但提高个人的素质则很难。这个素质,包括整个团队组合的水准、所具的有职业精神和互相合作精神。所以,从蓝领到灰领这个过程是比较难的,甚至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飞跃。但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灰领队伍的崛起和壮大却将是必然的。 灰领在中国的“栽培” 认识到这一点的中国人,早就开始着力培养壮大中国的“有知识的工人”阶层。 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两年来也获得迅猛发展,截至2003年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达到近千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58.5%,基本上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职业院校,另有612所本科院校也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约占普通高等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3%。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思想,社会对高职的认可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国高职毕业生比上年增加了35万,而就业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平均就业率从67%上升到72%。不仅如此,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就曾经说过,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倾向,一些院校盲目攀高升格。因此,教育部考虑高等职业学校的学制今后要逐步由三年转向两年。从今年开始,要建立5年一轮的教学工作评估制度,所有高职院校都要接受一次评估,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专业将限制招生,就业率低的学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如此由上而下的重视,将大大提高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质量,并且,将为中国灰领阶层的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改变不仅出现在教育界,有相关媒体报道有不少公司将公司有关部门平时积累的教案整理成企业内部系列培训教材,制定了进阶教育课程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各岗位的证照制度,使员工都能持证上岗。要求外来员工做到一专多能。这种进阶培训与专业岗位技能考核的方式,使“灰领”阶层脱颖而出。 社会学者曾经非常形象的作了一个比喻,将来的社会,将呈橄榄状分布。“白领”、“蓝领”分处两个尖端,而“灰领”则是橄榄的“肚子”部分。事实也非常明确地昭示:高知识高技能的“灰领”们,将是这个社会的生力军和时代的弄潮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彦蓉曾经说过:“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尤其是技术工人队伍。我们必须唤起千千万万个许振超,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更多的许振超式的技术能手,创造出更多的让世界瞩目的振超效率。”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