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淮河10年治污 水质回到“原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08:38 宁夏日报

  承载全国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是我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中华环保世纪行”日前组织新华社记者,对淮河流域水污染及防治状况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响1.3亿居民生活。一些专家、群众提出质疑:淮河污染治理耗时10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投入600多亿元巨资,是否付诸东流?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爱孩子从这里开始
命运我把握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淮河水污染日甚一日,不仅对流域水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严重影响全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1994年6月,国务院专门召开淮河水污染治理会议。随后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迄今我国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唯一一部法规。以此为契机,中央,苏、鲁、皖、豫四省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投入、大规模治理淮河水质污染。

  但记者在查阅、分析淮河近期的监测数据时发现,淮河水质污染又回复到了10年前的水平,甚至出现进一步加速恶化的趋势。前些年安徽蚌埠市“守着淮河喝矿泉水”曾是大新闻,现在,从桐柏县招待所到洪泽湖水上船家,全是饮用矿泉水、纯净水。

  3月下旬,记者经历难忘的一幕:从安徽界首驱车前往河南项城,经过沙颖河高速公路桥时,恶臭渐浓。循着台阶下了高速公路,来到了淮河一级支流沙颖河边,水体已如酱油般颜色,蚊蝇绝迹。河边一位30多岁农民告诉记者,最严重的时候,数十天河水就像墨汁,两岸行人掩鼻疾走,不敢稍事停留。过去打下几米就有水出来,现在井都打到上百米了,出来的水味道还怪怪的。”这位农民忧郁地说。

  综合沿淮各地环保局和淮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目前的淮河水约60%为五类水,丧失了水功能,即不能饮用,不可工业用,也不能作为农业用。用环保或水利的术语说,“丧失水功能”的水,事实上已经不是“水”了。支流沙颖河、涡河、洪河等流域尤为严重。粗略估算,涉及1.3亿人口的饮用水危机,再现端倪!

  上有严肃法规,下有政府、环保部门护卫,到底是谁还在污染淮河?

  记者调查发现,淮河污染格局悄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污染退居其次,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成为淮河最大污染源,且增势迅猛。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极低,计划兴建污水处理厂半数以上没有动工,已建工程很少发挥作用。据国家环保局最新统计,沿淮四省“十五”计划中生活污染处理项目未动工率高达93.3%;由于亏损运营,记者沿淮看到的已建成的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多数在“晒太阳”。

  淮河污染反弹呈加速趋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淮工业经济形势明显回升,工业污染源和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记者在暗访中还发现,沿淮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非常严重,地方保护和依赖GDP的发展观念,使“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在淮河治污中被重点治理的丁集的小皮革、涡阳的小造纸又悄悄恢复生产。

  更有甚者,淮河流域最大的工业污染源莲花味精厂,就在三月底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领导赴周口考察水污染的前后,居然直排工业污水。3月31日,记者到“莲花味精”的一个排污现场看到,酱油状发酵废水汹涌而出,直入河流,泡沫四溅,酸臭逼人。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因为水污染,短短的十几年,让这句民谣成为历史。周口淮河监测站站长王余杮呼吁:“10年了,淮河还在哭泣!我们不能坐视污染给淮河两岸的人民带来哭泣,让淮河人的子孙继续哭泣!”治污是否付诸东流?(据新华社合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偶正涛蔡玉高 曹滢)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