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华东医药舵主李邦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11:27 观察与思考

  在华东医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邦良被员工赞誉为"灵魂"。正是在这位灵魂人物的掌舵下,本着"要么唯一,要么 第一"的理念,从1992年开始,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一次创业。如今在WTO的背景下,李邦良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机遇, 承载着"华东人"的梦想,引领"华东人"进行二次创业。

  观察记者 傅宏波

  栽培这棵"树苗"

  京杭大运河,默默地流淌了一千多年,默默地记载了历史的变迁,也默默地培育了河两岸的优秀文化。

  在运河边的杭州祥符镇这块"风水宝地"上,有着华东药业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952年9月的浙江制药厂,它 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河岸上一棵普通的"树苗"而已。然而在李邦良眼里,这棵"树苗"含金量非常高,他决心把 它培育成一棵"参天大树"。

  1992年12月16日,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正式组建,李邦良任董事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李邦良说,做人和做事一样,都要有个奋斗目标,没有目标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瞎撞,到头来一事无成。

  从上任的那天起,李邦良就给企业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概括地讲就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十年时间里,前五年 把企业在国内做大做强,使华东医药初具规模,争取进入全国医药行业前十位;后五年企业达到国内医药行业领先的目标,同 时进入跨国经营,初步在国外建立起华东医药的品牌。

  之前,华东药业发展了四十年都没有达到这些目标,想用短短的十年去实现,能行吗?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

  光喊口号不行,关键还得去做。在李邦良的精心呵护和"华东人"的共同努力下。十年后,华东药业集团已经跻身全 国重点企业500强之列,是浙江省政府重点培育的15家大企业集团之一,杭州市十大企业集团之一。2000年1月,公 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新世纪中国一个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医药上市公司。

  目前,公司拥有1家股份制企业,4家中外合资企业和若干家控股医药化工生产企业,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 医药企业集团。在国内,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直辖市;在国外,产品已经远销美国、西班 牙、印度、巴西、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国。企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成绩来得如此之快,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国家 、地方政府以及行业领域给了李邦良很多荣誉,面对这些他并没有头脑"发热"。他又有了更高的目标:完成了一次创业后, 现在是二次创业,把企业做到国外去,做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这一次没有人会怀疑他,"华东人"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有的东西也许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我们无法改变它,但可以去适应它。"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谁能抓住它,把握它。"

  1946年,李邦良出生于浙江义乌,虽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的性格,加上他的勤奋好 学,1964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金华一中,并被保送到华东工程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的火箭专业。怀着想到国防部门创 番事业的理想,却由于历史的原因,最终与理想失之交臂。他先后下连当过兵,又到军垦农场务农。1970年,他进了杭州 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前身为杭州民生制药厂一车间),投入了将毕身为之奋斗的医药事业。他以勤奋的工作,踏实的作风 和敏锐的思维,从一个技术员成长为车间主任、厂办主任、厂长助理、厂长,这些经历成为他无形的财富。

  回想往事,几多艰辛。

  "产品结构急需调整,市场等待开拓,这两个问题是我上任后最棘手的"。

  当时厂里处于亏损状态,主要产品土霉素、庆大霉素和螺旋霉素,分别是60、70、80年代的老产品,市场竞争 力已是强弩之末,而新产品迟迟不见踪影,"华东"前途渺茫。李邦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断从四方袭来。

  穷则思变。

  李邦良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的机遇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医药行业要得到新发展,只有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借邓小平南巡讲话之机,"华东" 找到了合作伙伴,与美国富春公司进行合资,用300万美元组建了当时浙江第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室,开发G--CSF(白 细胞生长因子),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第一个基因药物产业化企业即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接下来就是拿机制"开刀"。 为了搞活机制,给合资开创道路,李邦良撤并了一些相关科室,裁汰冗员,这一度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但事实证明,"华东" 扭转被动局面也正是从那时开始。

  1994年6月,历经21轮艰难谈判,"华东"最终和世界最大制药公司美国默克公司合资,这是李邦良"啃下" 的一块"硬骨头"。投资3000万美元的中美合资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成立后,一下子拥有7个美国专利产品,"华东"的 腾飞有了"翅膀"。

  记得1992年,美国默克公司刚来"华东"考察时,美方表示,就"华东"那点"破铜烂铁",全部推倒重来也就 那么回事。李邦良有自己的"小九九":我硬件不行,就先提高软件。于细微处见精神,全长禁烟、整治厂区卫生、改造卫生 间等。有这么一个细节,一次谈判结束后,美方一位女谈判代表在临走时留下一句话:你们的厕所太脏,再这样我们就不来了 。一个月后,美方女代表再来时发现厕所已经焕然一新,尽管她嘴上没说什么,但看得出她是满意的。原来,李邦良在当时经 营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出1万多元对此进行改造。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决心,经过两年21轮漫长的谈判,终于"降服了 "挑剔的美国人。

  "机遇有时候不能靠等,还要自己去争取。"

  1996年.为使"华东"进入浙江省15家政府扶持的大企业集团的名单,李邦良亲自挂帅出马,到省、市政府部 门相关处室挨个"游说",去了多少次?N次!

  李邦良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其一,而"华东"强劲的发展态势是他"游说"的动力。1997年6月28日,"华东" 拿到了省政府一长一策的扶持政策,并成为省长的工作联系点,给"华东"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同时,没有学过营销的他, 和普通员工一样,夹着一个破包,全国各地四处跑,最后和"华东人"一起跑出了一张"蜘蛛网",销售网络几乎遍布全国各 地,还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李邦良学的是火箭专业,他始终没有放弃"上天"的梦想。这次他要让公司的产品"上天"。

  1996年11月24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的第17颗返回式卫星在绕地球239圈后顺利返回地面。"华东"的 环孢素菌种成功搭载卫星在太空遨游15天。这一试验,是想用太空条件对微生物样品环孢素菌丝体进行诱变育种,以提高菌 种生产水平。环孢素的价值是黄金的3倍,"华东"是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以后研制的新一代环孢素制 剂--赛斯平软胶囊,打破了瑞士同类药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

  李邦良的眼光始终盯着国际医药市场的前沿,相继开发并推广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科技产品:全国唯一的 国家中药一类新药--百令胶囊;人体器官移植抗排斥首选新药--赛斯平;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基因工程药品之一的--吉 粒芬(G--CSF)等。"华东"作为这些产品的独家生产企业,不仅结束了此类药物长期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为国家节 约了大量外汇,为病人带来了福音,而且也使"华东"攀上了制药行业的高峰。

  李邦良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把握机遇的能力,一种超人的洞察力,一种敏锐的市场嗅觉力。

  1997年,企业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企业内部不少人安于现状的思想浮出水面。然而,李邦良的脑子还在"匀速" 转动,企业要做大、做强,要靠拳头产品。拳头产品如何而来?靠技术,靠人才,这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市场经济时代就要 充分利用市场,谋划企业上市。这次,他用了三年时间,使"华东医药"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世纪末最后一支发、本世纪初第 一支上市交易的股票。李邦良又为"华东"的飞跃"升级了发动机"。

  李邦良犹如一位太极高手,刚柔并济,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十年前的誓言如今一切都成现实。

  以德服人 以诚待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至今,李邦良说话时还带有浓重的义乌地方口音。采访前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在采访时还是费了一番工夫。也正是他 至今不改的乡音,反而让人感觉到他的平和与谦逊。

  每次提及所获得的荣誉时,李邦良总会把话题巧妙地"扯开"。他说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来自各界朋友的支持和 理解,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做人和做事,做人和做生意都是一个道理。待人要真诚,做事要诚信,这两点李邦良看得很重,而 且也做到了。

  有一位美籍华人博士是医药界的权威,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当时正在研究世界上最先进最前沿的产品和技术。 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时,许多大企业都向他"抛绣球",然而"华东"踏实诚信的企业文化使他看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希望, 选择"华东"没错。他就一句话:我是李总的"俘虏",被李总为人处事的诚信态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所打动。

  1997年,"海归"徐放博士从美国回来创业。他辗转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最后"空降"在"华东 ",因为李邦良答应给他建一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徐放博士个性张扬,许多人难以忍受,但李邦良看中的是他的才华。为让 徐博士尽快开展研究工作,李邦良投入2000万元组建基因技术研究所,还把一幢刚建成的二层楼厂房调配给他。李邦良用 人不疑,徐博士作为研究所所长拥有所内的人、财、物权,李邦良给徐博士配备一车一房一保姆。反观他自己,一个小套间挤 了一家四口,周末用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李邦良的言行感动了徐博士,他和同事们啃着方便面苦战三年,率先成功开发出我国新型骨科修复材料--骨优导, 被顾玉东院士称为"我国第一个用于治疗的基因重组卫生材料"。

  徐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说:"没有李邦良,没有'华东',就没有我的今天。"再加一句,没有 徐博士就没有今天的"华东·骨优导","华东"也需要徐博士。

  一位员工写了一篇名为《工作着是美丽的》的散文,李邦良看后深受感动,立马写下一大篇编者按。不久,"工作着 是美丽的"这句标语醒目地挂在了公司办公楼的走廊上。

  以德服人,以诚待人的"舵主",为"华东"这艘巨轮笼络了大批优秀人才。在3000多名员工中,超过三分之一 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一大批年轻的干部走上工作岗位。李邦良的办公室是名副其实的"专家门诊",永远对每一个员工敞开 ,谁都可以去进谏。海内外顶尖人才也纷纷瞄准"华东",或加盟或合作,"华东"如虎添翼。

  李邦良心胸博大,对那些因各种原因离开"华东"的人,他说希望你们出去之后有更好的发展,如果在外面不如意随 时欢迎你们回来,"华东"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人们评价李邦良,"能容天下难容之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李邦良又是一个报恩的人。对那些帮助过"华东"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丝一毫,他都永远不忘。至今还保持一项纪录 :每月给他们寄上简报,进行交流和沟通;每年都要亲笔写1000多张贺卡,向各方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公司员工家中有 重大事情,基本上都能亲自过问并解决实际困难。十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真诚做事,真诚待人,这是李邦良的特点,同时也是他的风格。他坦言道:诚信是企业的生命。

  生活在变,梦想不变;脚步在变,远方不变;行程在变,前程不变。如今,"华东人"正在努力地开拓着第二次创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掌舵人"李邦良将奋斗不息。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