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问题少年"之学校教育② "问题孩子"将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02:22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立坤、王萌

  “我孩子和你们报道的那个小孩一样,我们家长已经走投无路了,有什么办法帮帮我们吗?”这几乎是所有“问题孩子”家长的心声。他们曾给孩子转过许多次学,国办的、民办的、私立的都尝试过了,甚至很多孩子看过心理医生,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那么,这些“问题孩子”将何去何从?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爱孩子从这里开始
Diggi数字盛典 意乱情迷不妨颠鸾倒凤

  学校:拒绝孩子等于逃避责任

  记者在采访嘉嘉被学校劝退的始末时,学校反应很干脆:“不能让他一个人影响了整个班。”“我们老师告诉其他的学生不要跟他一起玩儿”。为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舍弃一两个孩子看上去很合理,然而学校的推脱责任却给社会带来很大隐忧,嘉嘉离开学校后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教育法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剥夺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该校的这种做法显然严重违背了这一点,也有悖于国家提出的“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的精神。

  教育界业内人士表示,学校这样随随便便劝退孩子的做法是不允许的,如果每个学校都这样做,这些孩子的教育谁来管?最令人失望的是管理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措施制止这样的行为。流落到社会的“问题孩子”无所事事,时间长了,便成为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

  德育教育从源头抓起,降低辍学率,让孩子能留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省教育厅思政体卫处的刘爱民处长告诉记者,我省加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不能以文件传文件,以会议传会议,育人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从细处着手。目前,正在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各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内容,加强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工读学校: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那么,对于那些已经出现问题的孩子怎么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和帮助。

  据了解,我国第一所工读学校于1955年在北京海淀区开办。现阶段,工读学校被定位为义务教育的补充,主要职责是为家庭、学校、社会服务,接纳的是厌学和行为偏常的“问题学生”。我国曾经有180所工读学校,目前仅有83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造成工读学校数目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剩余的工读学校的现状也不容乐观。目前,我省尚不具备一所正规的工读学校。有关人士表示,短期内我省很难建立一所具备规模的工读学校,工读学校究竟该如何管理、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探索过程。

  家长学校:让家长成为育人专家

  采访中刘处长告诉记者一个很奇怪的等式:5+2=0,大概意思就是,孩子在学校接受5天的德育教育,然后回家休息两天,在这两天中,孩子极易受到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影响,这些社会不良现象足以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果在两天内化为乌有。所以,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在矫正“问题孩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热线开通的这几天,经常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我实在管不了孩子了”、“我们家长都要崩溃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帮我吗”等等,这样的家长对教育孩子已经无计可施,要让5+2不等于零,家长要先进“课堂”,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

  石家庄学院教育系的张波老师经常接触心理咨询的学生和家长,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我生了他,是他的家长,他就应该听我的。”其实在教育孩子上,许多家长还都是门外汉。年轻的父母在迎接一个新生命时,往往非常重视生理条件、物质条件,而心理条件往往准备极不充分,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

  嘉嘉被许多学校劝退后,对母亲的教育有抵触情绪,谢女士曾经东奔西跑、苦寻急觅一个能够接收嘉嘉的地方。嘉嘉被一所民办全封闭训练营接纳后,谢女士才睡了一个安稳觉。

  普通学校无法矫正,工读学校没能成规模之前,“问题孩子”只能依靠一些社会机构来接收和矫正。张老师说,虽然有许多机构都开始触及“择差”教育领域,可是这个行业仍旧处于起步阶段,有些机构虽然挂了牌,却没有正式开始接待孩子和家长。

  社会机构没能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专业人才缺少是关键。目前,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师范院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作为普通的公共课,导致即将成为教师的在校大学生没能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起来困难很大。另外,民办机构收费较高也成了“问题孩子”进入的拦路虎,国家增加对这个行业的投入有利于该行业的迅速发展。

  热线倾诉

  “坏”孩子当上班干部

  张家口魏先生:孩子如果已经成了“问题学生”,他需要的是帮助、信任和鼓励,老师更应该爱护他们,不应该嫌弃他们。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因为不好管被原学校劝退,进入新学校后,该校老师特别负责,知道他有偷拿东西的毛病,就选他当班干部,让他保护全班同学的安全和财物。从那以后他完全变了,对老师交给的这个任务特别负责,现在完全成为一个好孩子。

  鼓励孩子和“坏”孩子玩

  省会赵女士:我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年,我孩子和一些行为不好的孩子玩时,我从来不阻拦他,甚至鼓励他去玩。为什么一定认为我家孩子一定会学坏,而不是把优点传给“坏”孩子呢?每次孩子和他们玩回到家,都会告诉我他认为他们的行为哪些不好,我会客观地评价,并让他试图帮助他们,这么多年了,我孩子一直很好,并没有变坏。

  好学生和“问题学生”同桌

  周女士:我是省会22中的生活老师,我们学校从来都没有排斥过“问题学生”,我们总是引导好学生要多和这些“问题学生”在一起,好好相处。老师们都特别有耐心和责任心,我们安排好学生和“坏”学生做同桌,让好同学帮助、感染、督促他们学习,效果非常好。

  还是应该区别对待

  刘女士:我觉得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尽量不要跟“坏”孩子玩,因为一起玩就会不由自主地染上“坏”孩子身上的毛病,老师纠正起来也特别费劲。

  老师不应瞧不起“坏”孩子

  邢台戌女士:我孩子上小学时学习成绩挺好,可是到初中后,由于一时贪玩,班主任不喜欢他,排斥他,孩子和老师一直处不好关系,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下降了。后来转了一所学校,现在孩子学习成绩明显好转。孩子说:“妈,如果我还在原来学校,我肯定就完了。”现在我特别庆幸当初的选择。

  我认为对于孩子短时间内的顽皮,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教育、纠正,不应该不理睬孩子、瞧不起孩子,那样的话,孩子就彻底完了。

  我想和“坏”孩子接触一下

  某中学初二学生:我们班有个同学,学习一直不太好,作业经常不交。有一次他没带铅笔,向别人借,同学们都不借给他。其实老师并没有让其他同学不理他,是同学们自己不愿意理他。我觉得应该试着跟他接触,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些毛病,只要改了就行了。

  (记者王萌、王立坤)

  专家释疑

  如何对付爱搞小动作的学生?

  某小学老师:我们班有个孩子总是爱搞小动作,每次我都努力提醒他,希望他改正,可是我的提醒好像让他变本加厉。现在周围的同学都被他害苦了,有时课都没法进行,我该怎么办?

  专家释疑:

  小学生上课时爱搞小动作,通常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当场提出,一般孩子也就改了。但是,也有比较严重的孩子,老师多次强调就是不改。从心理角度分析,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受老师同学的重视,他希望通过小动作引起老师、同学们的注意。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每次训他,对他的行为都是一种强化过程,毛病很难改掉,所以老师没必要立即提醒他,也不用批评他,可以采取提简单问题,或者让他做些事情来引起其他同学注意,久而久之,他自己觉得搞小动作没趣,毛病也就改了。

  学生爱逃课老师该怎么办?

  某中学王老师:我班里有两个学生经常旷课、旷操,他们还跟老师讲理,“我就应该出去,我有事,这是我的权利。”处分警告记过等都不顶用,每次说他们,他们总是特别有理由,我都不知道怎么教育他们了。

  专家释疑: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首先应把学生逃课的原因搞清楚,在面对自己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听学生解释,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当了解了学生逃课的真正原因后,老师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老师可以针对学生逃课的原因,对其利害加以分析,然后把权利交给学生,让他自己去判断分析选择。另外,针对那些逃课成性的学生,最忌讳老师过于急躁,以免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如果谈话过后,学生行为有所收敛,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一步步改正。

  我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一个14岁男孩的母亲:我孩子很聪明,今年上初二,可是他这种聪明就是不往学习上用,对学习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总是贪玩。其实他如果好好学习,老师说肯定成绩不错。家长一句严厉的话他都听不进去,我们一说他,他就跟我们就顶嘴。

  专家释疑:

  首先,家长不应该主观定论,孩子并不一定就是“不爱学习”,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应给予信任,不要泼冷水。如果孩子的确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究竟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然后采用迁移的方式,从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并从中引导孩子学习。比如孩子喜欢网络游戏,但其中有很多英文看不明白,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或探讨,当孩子遇到不懂的英文单词,家长可以趁机告诉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样慢慢加以引导,相信效果会比单纯责骂和加压好得多。

  (本版咨询专家为石家庄学院教育系张波老师)

  (记者王萌、王立坤)

  今日话题

  请为教育“问题孩子”出谋划策

  学校管不了,家长没办法,大多数“问题学生”不是在学校混日子,就是辍学在家,学校无奈,家长头疼。是听天由命任其“堕落”,还是拉他们一把,您有什么良策?您认为家长、学校、社会应当为这些“问题孩子”做些什么?请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311-8632707参加今天的讨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法网女单四强产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