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测评省市发展水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2日10:38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京6月2日电 (记者奚彬、牟维旭)在江苏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省市县区的列席人员,均收到大会印发的《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进程检测资料》。这是江苏省首次采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对全省及各市发展水平进行测评。这一举动表明,江苏在探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干部评价机制与办法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比较全面,比较协调。党的十六大之后,江苏省根据中央的要求和江苏的实际,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今年“两会”期间又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2003年江苏省制定了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标体系。在这个包括四大类18大项25个子项指标体系中,既有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经济发展指标,又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恩格尔系数等民生指标,有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指标,还有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治安满意率、村民依法自治率等政治文明指标。 采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类18项指标,对全省和省辖市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考评,目的是引导和激励市县领导干部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和富民优先的方针落实到“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促进大家以科学的态度,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多干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实事,努力为后人多留赞叹,少留遗憾。从而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结合起来,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反映经济发展、民生、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25个指标中,2003年有19项指标达到时序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