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全面解读:含八大利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10:17 华夏经纬网 | |||||||||
华夏经纬网6月3日讯:据中新网报道,6月1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目标是在2010年前使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新《政策》在汽车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普遍好评。为此,北京晨报试从以下八个方面对新《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 汽车业成为支柱产业中国将向美国看齐
新《政策》最令人振奋的是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即要使中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在2010年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第四大汽车消费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必然将“装上轮子”。 鼓励汽车私人消费“限制汽车论”可以休矣 近来,许多人误认为私家车是一些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甚至要求对私人购车进行限制。然而,新《政策》第二条则指出,要“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 对于一些限制个人消费的规定,新《政策》规定,各地在汽车购买等环节,不得新增行政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及金额。再有,消费者如看上非本地产汽车,当地部门不得在购买、登记和使用环节上给消费者添加任何麻烦,不得对非本地生产的汽车实施歧视性政策。 同时,新《政策》提出,要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保。 由审批改为核准给企业更大自主权 新《政策》与旧《政策》相比较,其最突出的特点恐怕主要体现在第十章“投资管理”上。新《政策》指出:“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新《政策》指出,实行核准的投资项目包括两类:新建整车项目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它整车产品。其中“新建中外合资轿车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报国务院核准”。 备受争议的汽车审批制度终于被取消,这标志着汽车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了市场经济时代,证明政府对汽车也在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 大幅提高准入门槛根治汽车业散乱差 新《政策》出台以后,新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被大大提高了。新《政策》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同时要建立成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 数亿元的进入门槛,对于汽车这样一个资金、技术都很密集的产业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无异于给那些头脑发热的投资者兜头浇了一瓢冷水。 确立企业退出机制借“壳”造车亮红灯 近一两年来,国内掀起一股狂热的“造车运动”,企业纷纷投资购买一些具有汽车生产资格企业的“壳”资源,造起了汽车,汽车业的散、乱、差愈演愈烈。新《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汽车整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退出机制,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不得向非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个人转让生产资格,破产的汽车生产企业取消公告目录。这样,那些想借“壳”造车的非汽车企业就无机可乘了。 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奥拓吉利不再受歧视 低能耗、小排量的汽车有利于环保和城市交通,但以往国内不少城市却以种种借口限制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而新《政策》第十二章的消费政策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近年来,各地对小型车的限制已经有了很大收敛,相信今后小排量车的消费环境将会更宽松,奥拓、吉利等小排量的车主们将不会再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相反,使用小型车体现了车主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不仅不会受到歧视,还将得到社会的更多尊重。汽车生产厂家在政策的鼓励下,必将推出更多经济、环保的新车型,消费者也将有更多选择。 技术更重环保节能“绿色产业”更有前途 新《政策》非常关注节能问题,而且非常明确地指出“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不仅如此,新《政策》还规定“要注重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010年前,乘用车新车的平均油耗要比2003年降低15%以上”。同时还提出了“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销售服务都重品牌假冒伪劣难以藏身 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条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概念,是目前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汽车市场假冒伪劣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的一些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根本原因。为此,新《政策》在第九章第三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凡在境内市场销售自产汽车产品的,必须尽快建立起自产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第三十五条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2005年起,汽车生产企业自产乘用车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2006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 (稿件来源:北京晨报,作者:杨钧)(来源:华夏经纬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