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11:29 中国网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4年6月3日 2003年,全国环境质量与上年比较变化不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1.7%,较上年度增加7.9个百分点,但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酸雨区范围基
淡水环境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个重点监测断面中,38.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32.2%的断面属Ⅳ、Ⅴ类水质,29.7%的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其中七大水系干流的118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3.4%,Ⅳ、Ⅴ类水质断面占37.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9.3%。 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Ⅴ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0.6%;黄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支流污染普遍严重;淮河干流以Ⅳ类水体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质仍然较差;松花江水系以Ⅳ类水体为主;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以Ⅱ类水体为主。 2003年度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2003年,28个重点湖库中,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库分别占3.6%、21.4%、25.0%、14.3%和35.7%。三峡库区6个断面中,1个断面为Ⅲ类,其余5个断面均为Ⅱ类水质。南水北调东线沿线12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占8.3%,Ⅳ类水质断面占25.0%,Ⅴ类水质断面占16.7%,劣Ⅴ类水质断面占50.0%。 2003年,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31个城市全年水质达标率大于80%,其中22个城市水质达标率为100%;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在50%~79.9%之间;8个城市水质达标率小于50%。与上年相比,全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 全国194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和地区中,有61个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上升趋势,占监测总数的31.4%;60个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占31.0%,比上年减少19个百分点;73个城市和地区水位基本保持平衡,占37.6%。 2003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2.4亿吨,比上年增加2.5%;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吨,比上年增加6.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6万吨,比上年减少2.4%。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511.9万吨,比上年减少12.3%;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8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0%。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129.7万吨,比上年增加0.7%。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0.4万吨,比上年减少4.0%;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89.3万吨,比上年增加3.0%。 海洋环境 2003年,全海域二类海水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3.1万平方公里;三类海水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万平方公里;四类海水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海水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一类海水,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2003年,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近岸海域237个监测点位中,一、二类海水比例占50.2%,较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比例占30.0%,较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约14 550平方公里。 大气环境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监测的340个城市中,14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41.7%,比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07个,占31.5%,比上年减少3.5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8%,比上年减少4.4个百分点。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3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4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36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分别占32.7%、35.4%和31.9%。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的居住人口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36.4%,比上年增加10.3个百分点。 487个市(县)的降水监测结果显示,出现酸雨的城市265个,占上报城市数的54.4%;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6的城市182个,占上报城市数的37.4%。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4.1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小于和等于5.6的城市比例上升了4.7个百分点,酸雨污染较上年加重。 2003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58.7万吨。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791.4万吨,生活来源的367.3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48.7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46.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202.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1021万吨。 声环境 统计的401个城市中,道路交通噪声属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质量较好和质量好的城市分别占3.2%、5.2%、12.5%、35.2%和43.9%。统计的352个城市中,区域环境噪声属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质量较好和质量好的城市分别占0.6% 、2.5%、 42.6%、50.6%和3.7%。 工业固体废物 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年减少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比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辐射环境 2003年,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37.5~69.8nGy/h,在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本底水平内。浙江秦山核电基地与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安全、正常运行。 耕地与土地 全国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另有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它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地。200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253.74万公顷。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1%,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191万平方公里。 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999个,保护区总面积14398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3975万公顷,海域面积60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4%。国家环保总局共批准8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484个。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通过考核验收并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总数达到82个。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和江苏8个省开展生态省建设。 森林与草地 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589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24.9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4666.7万公顷。 2003年,全国造林面积91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26%,其中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826.3万公顷,占总造林面积的90.61% 。 2003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89225公顷,比上年增长1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9.8%上升至31.2%。全国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22740公顷,比上年增加339.4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6.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5平方米。 全国天然草原近4.0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7%。牧区有草原19315.9万公顷,半农半牧区有草原5852.6万公顷,农区和林区有草原12114.8万公顷,湖滨、河滩、海岸带有草地2000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9.2%、14.9%和30.8%、5.1%。 气候与灾害 2003年,全国年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降水分布不均。北方地区明显偏多,为1961年以来的第二个多雨年;南方地区降雨偏少,江南、华南为1961年以来降雨最少年;淮河流域汛期、黄河中下游秋季发生严重洪涝;东北春季、南方夏秋季均出现大范围干旱。全国年度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已经连续七年高于常年值。为1961年以来的第五个高温年。江南、华南夏季遭受罕见高温热浪袭击。 2003年,中国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其中台风、沙尘暴等灾害较前几年偏轻,干旱、暴雨洪涝、高温、低温连阴雨、冰雹等灾害相对较重。本年度气象灾害为中等偏重年份。 2003年,中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7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次,6~7级地震7次,5~6级地震29次。大陆地区27次,台湾地区7次,东海2次,南海1次。 中国网2004年6月3日 相关专题:“酶可邦”关注环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