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应尽快为慈善事业筑上“篱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3日15:48 新京报 | |||||||||
作者:郭之纯 据昨日《新京报》报道,43个女人因杀死丈夫入狱,留下了43名孤苦伶仃的孩子。2001年,辽宁省预防青少年犯罪控制中心主任付广荣在沈阳组织成立阳光儿童村将他们收养。这一举动感动了很多人,阳光儿童村也接受了不少捐款。但最近有人开始怀疑付广荣是在利用社会善心敛财。对此,沈阳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调查。我认为,不管最后的调查结果
各种手段的欺骗行为都是可恨的,但人们对不同的欺骗手段能容忍的程度经常有所不同。有些欺骗行为,因为触及了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而分外恶劣,让有良知的人们尤其无法容忍。假借慈善名义行骗,便属于这样的恶劣行为之一。遗憾的是,近几年,发生于慈善领域的丑闻并不鲜见。2001年,名噪一时的“中国妈妈”胡曼莉便被美国妈妈联谊会告上法庭;前几日,深圳也曾曝出“慈善家”原是“黑老大”的新闻。有鉴于此,我认为,应尽快为慈善事业筑上“篱笆”。 对任何人的慈善行为或意图,都不应放弃怀疑权利,这是“观念篱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少人认为:对施善者报以疑心,有点不厚道,这样做会影响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故而,我们经常见到这种情况:不管一个人从前做过什么,只要他一沾上慈善的“边”,便相当于进入了避风港。今年4月份落入法网的“黑老大”陈毅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它恰好证明了怀疑态度的不可或缺。 要让合理怀疑发挥作用,还必须有制度保障,这是“制度篱笆”。在这方面,一是“门槛”问题。人们献爱心可以没门槛,但从事一定规模的慈善事业却要有门槛,否则,“慈善”可能会变质。二是监管问题。为保持慈善事业的可信任度,对其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和审计制度。但目前,这样的制度在我国还有待于加强。付广荣建立的儿童村近3年来竟无一部门监管,即是证明。休论付广荣是否利用社会善心敛了财,仅就这一点,我们就有必要反思慈善事业的制度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