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走笔 布达拉宫:西藏人心中的圣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11:32 新华网 | |||||||||
新华网拉萨6月4日电(记者边巴次仁战艳)“神伟的布达拉宫,世界上没有东西能和它相比,不但好看,还有灵验的神佛,”43岁的藏族妇女次仁摇着转经筒,揣着酥油和青稞酒走进了红白相间的布达拉宫。 每年藏历4月萨格达瓦节,数万西藏佛教信徒汇集到拉萨布达拉宫,祈求家人健康,逝去的亲人能有好的“转世”。
在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布达拉宫就不算来过拉萨,也不算来过西藏。巍峨矗立的布达拉宫,以奇妙的建筑和宗教文化成为西藏人心中的圣殿。 布达拉宫海拔3763米,是西藏现存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西藏建筑、绘画、宗教艺术的精华。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2001年,大昭寺和罗布林卡分别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于大多数西藏人来说,这座宫殿充满着神奇。“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正在朝拜的藏族信徒旺堆说,“最奇妙的是,你弄不清楚它是如何建成的。石头墙最厚处有5米,想象不出人们是怎么把这些大石头搬上陡峭的红山的。” 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内的红山上,用山势高低表达了丰富的社会等级,突出高高在上的王室地位。陡峭的山势也增强了宫殿的防御功能,将宫室的华美和堡垒的安全统一了起来。宫墙厚度自下而上逐次递减,最宽处达5米,最窄也有1米左右,全部由花岗岩建成。 “布达拉宫是没有图纸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是独一无二的。”62岁的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说。强巴格桑从1989年就开始参与布达拉宫维护。 据介绍,布达拉宫在建设之初既融合了藏、汉、满族的建筑工艺,也吸取了印度、尼泊尔等毗邻国度的建筑艺术精华,整个建筑融合了宫殿、碉堡、住宅的建筑艺术,平面组合十分复杂,由层次错落的矩形房间组成。 最初的布达拉宫出现于公元7世纪,后毁于雷击引起的火灾。300多年前,五世达赖喇嘛重修了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不仅是藏式建筑工艺的典范,也是藏族宗教艺术品的宝库。自从300多年前五世达赖搬进布达拉宫后,这里成为政权机关和西藏大活佛所在地,各地珍奇异宝都流向宫中,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浩瀚的经书。这些经书,有用金水写的、有用银水写的,特别珍贵的是来自古印度等地的贝页经,最早的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贝页经如今在印度早已绝迹,而布达拉宫仍保存有完整的100多函卷。 此外,布达拉宫内还珍藏着用八宝七珍纯金之汁写的大藏经《甘珠尔》以及用8种珍宝誊写的大藏经《丹珠尔》和大量的佛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投资5300万元人民币,对布达拉宫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工程从1989年启动,于1994年竣工。同年12月,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2002年起,国家投资3.3亿元人民币来修缮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其中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将耗资1.79亿元,这也是中国政府第二次大规模维修布达拉宫。 相关专题: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