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龚家栋:生态环境为何局部逆转整体恶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15:51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 |||||||||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龚家栋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专家委员会筹备会上就生态环境问题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今天是咱们这个协会专家委员会的筹备会,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我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来关注阿拉善。我觉得阿拉善不是阿拉善人的阿拉善,他应该是中国的,或者是世界的阿拉善。所以,得到各位的关注,尤其是这么多企业家群体的关注,我觉得是一件值得非常
阿拉善现状 下面我把阿拉善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看怎么治理阿拉善,向各位专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主题思路是我们前年给国务院报的一个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的一个思路,当时是为了内参写了一些事情,对这个事情当时的温家宝副总理都批复了,在这个基础上我进行了一些修改。我汇报的第一个是基本情况,阿拉善总面积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是18 万人,现在 20 万人包括了一些军人。城镇人口是 15万,行政上是有三个旗,东方航天城就坐落在其中一个旗,还有其他的军事基地,一共是39个苏木,相当于内地的乡,也是一个政府。嘎查是相当于内地村。2003 年国内生产总值是36.55 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三产比例是10.2:5.2:36.6,主要是靠工业,工业主要是集中在矿产业,第三产业是36 %,主要是集中在旅游上,旅游上我们开发得还有些不足。 现在我把阿拉善的地理情况做一个介绍。这个是祁连山,这个是河西走廊,在它的北边整个就是阿拉善地区,在地质上称为一个地海,它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也称为阿拉善高原,它并不是平坦的,它是由于邙山的余脉等等山地把整个阿拉善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盆地,这是鄂金那盆地,还有北边的一些小的山间的盆地等等。这些山地的插入把整个阿拉善高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盆地,而这些盆地之间目前都被沙漠所覆盖,总的有三大沙漠,当然学术界可能有说法不一样。总的就是这么一个环境,它的土地结构是沙漠占28%,隔壁占 24%,剩下的山地和丘陵,基本上没有什么植被。还有滩地,目前有利用价值的不到20%。 从东到西的三大沙漠,还有北部的一些沙漠。每一个沙漠都有不同的特点,像乌兰布沙漠比较小一些,它还有一些耕地可开发,腾格里沙漠相对就差多了,还有巴丹吉林沙漠,它在我们国家是最具特点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它的沙丘相对高差最高超过了500 米,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看起来非常壮观。前年美国国家地理的人也来过,当时拍出来的照片是非常漂亮。它就是典型的沙漠中湖泊。阿拉善在这么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它的生态有三大生态屏障,一个是从西边以黑河流域的下游以胡杨林为主体的林带,然后是北部梭梭林带,第三个就是贺兰山的植被带,它在形状上有一点像数学符号。从目前来看,阿拉善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阿拉善地区的主要矛盾。阿拉善GDP增长每年是20%左右,但是这种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突出了,一方面经济发展了,对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是农牧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了好处,但是同时生态环境又加剧当地的生态恶化,所以这是我们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阿拉善的基本情况。 下面我想介绍的是阿拉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阿拉善生态环境的退化,首先表现在三大生态屏障的退化,以及沙漠周边地区一些植被的退化,具体表现是湖泊的干涸,湖泊以前有两千多平方公里,现在基本上萎缩了,而且这些都是眼睛就可以直接看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尤其明显的就是梭梭林带的急剧退化,现在已经是斑块分布,已经不能成带了,沙漠化加剧。这种表现带来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学术界有的人称我们国家有四大沙尘暴地区,其中河西走廊最大,最严重的就是阿拉善,而且从沙尘暴冷空气入侵中国的路径来说,有几条路是,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都要经过阿拉善,一方面它是源地,另一方面是阿拉善的沙尘暴影响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地方,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沙尘暴都是阿拉善带来的。第二个就是几大沙漠有连片之势,如果这几大沙漠都连成一片了,那么以后就都只有阿拉善沙漠了。主要的几个就是北部的沙漠移动速度非常快,这片就是整个贺兰山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移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生物等等。现在情况已经很危险了,所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咱们国家的高层决策者的重视。第三是加重了农牧民的贫困程度,同时风沙进入了黄河,使河床太高,我们知道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其实内蒙的河流也有一段是悬河了。 阿拉善为什么会退化成这样,我们首先看一下人口的分布。建国初期阿拉善的人口大概是三万多人,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就是三年的困难时期,周围的大量人口移居进来,后来有了一个遣返工程,减少了一部分人。现在我们人口已经到了将近 20 万人口,是解放初期的六倍,所以我们这个速度在这样脆弱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进来了要吃饭,这个地方是传统的牧区,七十年代以前这里没有种植业,载畜量也急速地增长。到了八十年代达到了高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是我们国家生态急剧退化的时候,破坏了以后这些地方都待不住了,人口就往下减,这是被迫的减少。同时,我们的畜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像骆驼以前可以用,现在用不上了,而且经济效益也不行,急剧增长的是山羊,因为阿拉善的山羊绒是最好的,但山羊对生态的破坏比绵羊要大的多,这个就是人的问题。然后我们再看看自然的问题,如果按照把我们的山、戈壁、沙漠联系成一个系统来想,祁连山是作为一个山地,水流的过程把祁连山的碎末带到了下游,更细的东西就变成了沙尘暴,所以在这个位置上阿拉善恰恰是处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这也就决定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同时我们的全球变化,气温升高,造成的潜在灾难的增强。再一个就是黑河流域,以前河西有三大水系,这两个都能够进入到阿拉善,现在黑河等两个水系基本上都已经减退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现在立即停止,它的生态也仍然会继续恶化,会有一个继续效应,就是说整个呈现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阿拉善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再回过头来说,阿拉善这么一个降水量不到 200 毫米的地方,可不可以治,有没有信心?这是很多人和决策者所关心的,就是阿拉善还有没有希望?。 阿拉善还有希望吗? 首先我觉得阿拉善的生态治理应该是一个有限目标生态治理,沙尘暴已经存在200 多万年了,我们的治理就是使人类的活动不会加速它的退化,我们真正能治理的就是6-7万平方公里,沙漠本身是一种平衡的。 我们也不要增加森林覆盖度,重点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同时我们不希望存在更多的人口,阿拉善的人只要有本事出去,我们政府都支持,不要在这个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限目标。它有人口资源条件,一是地广人稀,尤其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在经济发展不依靠传统农业,主要是靠矿产,这个可能也会对生态造成一些破坏,这个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了。 第二,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造成了适应了这个环境的物种,特别是有些物种在这种环境中形成假死状态,一旦有降水了它就会很快生长。我们还有107万公顷的天然森林资源,一方面我们把这个现有资源保护,同时再恢复一部分,那么这个就具备了。 阿拉善还有没有水?现在全盟水资源总量是18.07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是 8.83 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满足绿洲保护的需要,当然扩大这个绿洲也是不太现实了,因为毕竟还有那么多人存在。我们维护现有的绿洲水平,还能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生态状态。还有其他的灌区,像黄河等等,关键的问题是把现有的水资源用好,特别是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贺兰山西部,它的地形坡降比较大,一旦山上下小雨,下山就会形成洪水,所以我们希望把防洪和水资源的利用能够有效结合起来。 经过多少年的探索,应该说生活在阿拉善的人,从生下来一开始就是在和沙漠化做斗争,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在这方面通过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功。一是我们实施的转移发展战略,作为整个权威的指导方针。二是贺兰山的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育草取得了成功,现在贺兰山植被恢复非常好,野生动物非常好,有的野生动物产生泛滥。再就是我们的飞播,贺兰山西部有一个特殊的气候条件,我们的飞播是成功的,现在我们保存的就有170万亩。再一个就是人工增雨,还有就是黑河下游抢救和保护工程也取得了进展,同时天然梭梭林综合治理面积也达到了一千多万亩。再一个就是人工种植梭梭林并接种肉苁蓉取得了成功。我想通过这些事实证明阿拉善生态还是有可为的。 善待沙漠 下面,我就说我们怎么去为。就是生态治理的总体思路。 第一,还是要从国家政策上(着眼),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阿拉善的生态治理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是生态问题,如果生态问题切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去,首先要解决的是三大生态屏障和沙漠边远地区的重点区,其核心的就是要促使它恢复完整的生态屏障功能。第二,要实施转移发展战略,我们过去说人定胜天,其实人是胜不了天的,我们就要抛弃这种观念。通过人退来带动沙退,变革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要严格控制和调整人类活动范围和内容。主要将分散居住在沙漠里的农牧民转移出来,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建立无人区。第三是善待沙漠,就是我们不要去破坏它,不要像过去说的向沙漠进军,开发沙漠。第四是水的问题,干旱地区,水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水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生态用水,另一个就是我们从生态里面拿出一点点水核心来提高用水效益,尤其是单位用水的效益。再就是考虑当地农牧民的脱贫问题,如果一个地方生态建设把农牧民搞得越来越穷,那这个肯定不成功。我们现在一个方面就是把阿拉善产业整合成三大块,一是绿洲搞种草养殖业,二是搞绿色蔬菜的产业,这个是一个大产业,如果借鉴以色列经验,阿拉善这个可以做得非常大。三是特色沙产业,包括苁蓉等三大产业。 总体思路,我们可以概括成六个字:转移、保护、建设。也就是通过城市的建设吸引农牧民退出传统生产,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必要的,重点是我们现在建设好我们的城镇。重点工程,按照区域布局,可以分为七大区,像大的沙漠戈壁地,只要封闭起来就可以了,这个一般不需要任何投入,就是通过立法或者保护措施保护起来。再就是动植物的保护,还有额经纳的天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再就是梭末边缘的固沙锁边等。 搬迁转移核心,我们有一个三原则,就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农牧业向绿洲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这个必须和产业化结合起来。搬迁转移包括一些具体措施,补偿这些就不具体说了。再一个就是保护工程,刚才实际上已经说了,还有就是病虫害的问题。建设工程就是在一些重点地区,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个科技问题,科技在这里面包括检测、科技攻关,再一个就是科技的推广对当地老百姓的教育、培训。我们现在目前实施主要的工程,一个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飞播和天然乔灌木封育等,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总面积占到了全盟总面积的8.7%。再一个就是退耕还草工程。 (节选自专家委员会筹备会会议记录) 相关专题:“酶可邦”关注环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