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东西沟通三人谈:“春蕾计划”与失学女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23:39 CCTV《东西沟通三人谈》 | |||||||||
4日晚上20:30播出的央视《东西沟通三人谈》节目采访了歌手谭晶和中华女子学院的一名大一女生罗志红。谭晶用义演所得20万元在贫困山区援建了一所学校;而罗志红曾经因家境贫寒辍学。两人的经历诠释了贫困地区女童失学,以及国家对此采取的补救措施两方面的情况。下面是节目实录: 总导视:她们,渴望读书,命运却让她们成为失学女童;她们,向往外面的世界,
主持人:海内求知己,东西共此时,这里是《东西沟通三人谈》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来到演播室的嘉宾,这位是歌手谭晶,欢迎你。 谭晶:大家好。 主持人:这位是中华女子学院的大一学习叫罗志红,欢迎二位。 首先,我想请二位听一片日记中的一句话,这个日记中是这样写的,今天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里没钱,这个日记的封面上,印着这样的一句话,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眼泪流不干,这个日记的主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贫困山村一个曾经两次辍学的15岁女孩,她的名字叫马燕,我从马燕日记里找到这句话,她是一个,也算是是一个女童,我特别想知道,听到日记中这样一句话的时候,二位的感受,谭晶? 谭晶:其实我应该说这样的话,我特别挺耳熟的,因为前不久,我在家乡义演的时候,我曾经捐助的十个女童中来了两个代表,之前我也没见过她们,但是她给我们那封信上,就是当时在舞台上,她们读了给我的那封信,好像这样的句子我听到了,也是这样的话。 罗:我对这个应该说深有感触了,因为我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跟他的经历相似 主持人:你小学的时候失过学吗? 罗:就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 主持人:小学四年级,给我和谭晶介绍一下当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罗:我先介绍一下我家庭的情况,我们家有七个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小姑,还有我和我弟弟,我弟弟挺小的,我小姑是先天性的心脏病,一直给她治病的,本来家里如果供我上学,那时候弟弟没上学,应该是可以的,给小姑治病花了很多的钱,小姑的病越来越严重,不到18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留下了很多债,后来爸爸为了还债,跟别人合伙开酒房,那个酒房投进去很多钱,都是借的贷款投进去的,没赚钱就倒闭了,又投进去很多钱,就这样,四年级暑假的时候,我很可能五年级上不了学了, 主持人:你也知道? 罗:知道,妈妈跟我说过,她说有可能五年级上不了,我当时感觉平时家里给小姑治病要攒钱,看别人的小伙伴买新鞋我没有,这些我都可以忍受,但为什么看到他们背书包上学,我为什么不能去,我当时就想不明白这一点,然后那天,记的挺清楚的,跟妈妈去田里面给秧苗拔草,在那的时候,碰到我们小学的校长,赶着马车过,他就告诉我一个特别好的消息,就是春雷计划在我们那实施,办了第一个春雷女童班,我幸运的进了这个班。 主持人:为什么谭晶会做在这,因为我知道你用自己义演的20万块钱,援建了一个学校。这话怎么说? 谭晶:当时我的老家在山西,新绛县,那里有很多失学的女童,很多孩子他们家有的是父亲去世了重病去世了,有的父母不在了,家里爷爷奶奶供养他们,没有一点经济来源,我们那个县城准备坚一所学校,把这个县周围的这些村子,和县镇把这些孩子们的失学的女童来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所以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这个事情也是多年以来我的愿望,我当时进入部队的那年,看到了复式班,还有很多的孩子,包括参加心连心去演出到去老区,看到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所以我觉得当时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失学的孩子做些什么。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想法。 主持人:其实说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一个苗族的分支叫红苗,当地有一句话已经是几百年的习俗了,叫狗不耕田,女不读书。带着这句话,我想请二位看一个小短片。一起来看一下。 小片:红瑶女童历史 主持人:怎么样二位,听到跟你同龄人一样呼声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十年前你的生活? 罗:我觉得看到我自己了。 主持人:你是幸运者? 罗:我比他们幸运的多的多,一路这么幸运的走来,今天终于走到大学的学堂。 主持人:刚才八个字,谭晶有感受吗?狗不耕田,女不读书。 谭晶:冲击很大,作为一个女孩子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有点傻了,从我们生活的环境到现在真的是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在东部,在城市里,女孩子和男孩子享受同样的受教育的。 谭晶:尤其在城市里面 主持人:而且是非常宠爱,这样的话出来的时候,大家没有想到,但是更没想到是这样的数字,我给大家念一下。联合国资料表明,全世界还有近30亿文盲,其中2/3是女性,在1.2亿的失学儿童当中,有八千万是女童,中国有3亿6千万儿童,占世界儿童总数的1/6,每年可能有100多万,不可能进入学校的儿童,其中有2/3是女童。其实女童这二字放在这里,本不应该成为专门的一个群体,但是确实遇到了传统里力量的排斥,包括经济落后的地方,他要决定钱怎么使用,就像你说,知识就是钱,我们都知道,但是知识给谁,我们要好好考虑一下。 分导视:她们来自西部,她们失学的命运却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同期:有的老太太,他颤颤微微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捐, 自己太幸运了,因为我有那么多,像谭晶姐姐这样的人来帮助,我能上学 小片:春蕾计划概况 “春蕾计划”是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今天的女童,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影响未来全民族的素质。要提高妇女素质,必须从女童教育抓起。实施"春蕾计划",扶持女童入学,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我国实现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关键一步。截止到目前,实施"春蕾计划"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已募集5亿多元,共救助135万余人次失学女童重返校园。 主持人:其实看到这的时候,我们应该振奋一下,因为毕竟是一个好消息,五亿元的资金让135万失学的女童重返了校园,但是如果这样一个数字跟我们刚才说到的几千万,包括全球的几亿的儿童的时候,可能有点微不足道了,到底应该怎么样, 谭晶:其实我觉得捐钱应该说是一个呼吁的方式,确实是,不是一个人所去能够完全的,你说,谭晶今天一个人捐了钱了,就能够有几十个学习今天能够上学了,但是还有八千万,更多的学生还是不能上学,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是靠一个人的,是靠大家共同做这个事情。 主持人:你知道我从你的这些行动中看到什么吗?我看到是更多的这样经济已经发展的地区,资金是在向西部流动的,西部毕竟是一个欠发达的地方,正在发展,因此很多的爱心也好,包括捐赠的钱也好,从这个方向开始流通过来,也由此构成了春雷计划的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 主持人:小罗,你们俩现场我给你们做一个测试,假如说你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你的经济上的收入也不富裕,你一年挣1000块钱,现在你要拿出500块钱生活,500块钱投入自己的教育上来,你会怎么使用这500块钱? 谭晶:你说就是孩子上学的事? 主持人:你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只能一个。 谭晶:那可能我会想他们一样, 主持人:选儿子? 谭晶:也有可能,我是看那个我觉得更有发展,更聪明,更容易上学 主持人:我先用你这个可能性,小罗 罗:那我,我选女孩, 主持人:为什么?是因为自己经受过的痛苦? 罗:一部分是这个,另外一个,我现在知道了,女孩还关注到下一代的问题。 如果你要有两个孩子的话,你会怎么选择,我问问你。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先问过自己,我先问过自己,我才敢问你们,如果对我个人来说,真正面临这样选择的话,如果不做这期节目,我可能会选择男孩,我相信,我在这期节目之前做了一些准备,我了解了很多事情,想了很多原来没有想过的,比如说女孩是未来的母亲,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真正想下代有发展的话,我会选择女孩。我会让她有一个技能。 谭晶: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如果真的女孩,那男孩呢?那父亲就不需要有知识了吗? 主持人:让她有技能,让她有一副肩膀, 谭晶:所以我觉得大家更多的还是希望大家都关注这些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应该去学知识,这才能最重要的。 滚动字幕: 就在谈论“女孩应该上学”这一话题的时候,面临二选一的艰难抉择,我们仍然在传统观念的惯性驱使下,选择了男孩。同样的选择还有可能在更多人身上重演,为什么传统的痼疾如此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地扪心自问一下……面对如此多的失学女童,这些未来的文盲如何成为合格的母亲,如此低素质的母亲,又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代代相传,循环往复,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将是怎样…… 主持人:今天谭晶进了演播室一直在笑,但是我相信看了下面这个镜头,大家会发现另外一个谭晶。 小片:谭晶义演片段 主持人:那个现场还记的很清楚, 谭晶:记的太清楚了, 主持人:为什么?除了哭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了? 谭晶:不是不是,不是说这个哭不是说,因为我非要那个气氛我才哭,我确实被他们那种特别朴实的语言,和特别朴实的行动所感动,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因为这个事情作出自己的一些努力吧,你看到很多的人,他们有的抱着小孩过来捐钱,有的老太太,他颤颤微微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捐,我觉得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触动, 主持人:我想那个现场,当时我们的中央电视台记者在现场拍摄,编导告诉我,说他在拍的时候,也在哭,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对一个女童的关怀,小罗今天你来的时候我看你还特意带了两封信,为什么? 罗:因为我看了刚才那些画面,听到谭晶姐姐说的,我觉得我自己太幸运了,因为我有那么多,像谭晶姐姐这样的人来帮助,我能上学,今天到北京来,但是也有很多我原来的同学,她们在学校毕业,或者初中毕业就没机会在上学了, 主持人:这是她们给你写的信? 罗:对,能上高中啊的很少,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但她上高中的时候也遇到困难了。我给大家念一段:就是中考的失败给我打击不小,还有我刚进入告一,我爸得了重病,开始医生说是肾结石,吃药打针都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后来才知道是直肠癌,并且说是晚期了,那时我每周都回家,每次都是含着眼泪走出家门,就在上学期会考的前几天,我爸去世了,我本来打算不读了,可我又想起爸爸对我的要求与希望,无论如何一定要把高中毕业,于是我又赶会学校。她没跟我说不上的原因,我是回去才知道的,她们家给爸爸治病花了很多钱,她上高中舒是到另外一个镇上去上,那个镇离我们那个镇做40分钟的车,那么长的路,她就为了省下三块钱的车费,每一次都是走着去的,我听我同学说的,我心里特别难受,那时候我也在上高二,我也想给他帮助,特别想给特寄学费,但是我也是别人帮助我才能上学的,我自己身上也没什么钱,我没法帮助她,我唯一能给她做的就是给他写信,鼓励她,让她好学,就是把我自己的复习资料给她寄去。 谭晶:应该说,上学是每个孩子来说,最渴望的一件事,我去过广西那边的一个叫隆盛自治县,那边也是有一个女童班的,当地我也看到了很多的小女孩,他们都是家里的情况跟你很相似,都不了学。 主持人:给我们描述一家。 谭晶:有一个女孩子,我当时在拍MTV,她不是的跟我一块演的, 主持人:不是协助者和参与者, 谭晶:不是,她在旁边看,我当时觉得这个孩子的眼神特别吸引我, 主持人:什么眼神? 谭晶:怎么说,我觉得那种眼睛,我当时给孩子们带去很多书包,书本的什么,严重拍摄的过程中,也需要这个镜头,正在拍这个镜头,我觉得这个小孩子他的眼睛特别期盼,特别渴望的一种眼神,她眼睛特别大,印象特别深,我就看他,注意打量她,那个鞋,身上穿的衣服很破旧,那个鞋都烂了,小球鞋里面浸着水,那天下雨,后来我跟她交谈,拍完了以后跟她聊天,这个小孩叫卫永秀, 主持人:还记得? 谭晶:我如果没记错就是这个,我跟她聊了半天天,通过他们当地的特派员,跟我们去的一个委员,聊的时候,知道她是当地最穷的一家的孩子,她们家也是有奶奶,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弟弟,她也是四年级的时候不让她上学了,让她的弟弟上学, 主持人:上学其实在成长当中已经成为本能的需要了,是不是这样的感受,是本能了,当但是让你四年级以后,就一辈子去拔草,或者自力更生进入社会的话,那欠缺的可能不仅仅是知识。 罗:我刚开始上小学,知道的很多很多知识,比如说我从书本上知道了北京,知道了天安门,知道那么多新鲜的事物,特别想到外面去看看,走出那个大山去看看,这等于是一个梦想吧,知道我不能读书那一刻,我觉得我的梦想都破灭了,如果不能继续读书,因为我上高中初中走去那个山区上,到镇上,到县里,到省里,一步一步往上走,如果我没法上学的话,等于我的梦想破灭了,我永远也走不出去那个小村 谭晶:其实我觉得罗志红这个思想特别好,有些孩子我觉得他,也有的人会听之任之,觉得我家里穷,我家里没钱,就不上了,我就一辈子在农田里干活,或者做家务活这样的,然后嫁人生孩子就完了,但是她不一样,她会有这样的梦想, 罗:我想上, 谭晶:所以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孩子有这个梦想,让她们去接受更多的知识。 分导视:同期:好像男孩子更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什么的 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经济的原因 谭晶:因为好像一般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对男孩子比较重视,好像女孩子还是家里不让上学的多些 主持人:你说的重视是不是他们的入学,接受教育的渠道和机会 谭晶:对,好像男孩子更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什么的,女孩子更应该去比如说,织布,做一些家务活这种的,到现在还是停留在这种观念比较多一点,所以我觉得是,不知道小罗家里也有这种情况。 罗:,我来自云南,就是楚雄的一个贫困的山村,我们家那边都是彝族,像刚才姐姐说的这样,在我们家那边这种观念,世俗的观念听严重的,他不让女孩子读书为什么?他把知识跟钱联系在一起的,认为有知识的人就能挣钱,就好像你识数了,就可以做生意,就可以挣钱,那么女孩子,你要送她去上学了,去念书了,以后长大她要嫁人啊,是嫁到别人的家里给别人挣钱,她不是在家里。 主持人:叫知识流失了。 谭晶:流到别人家了。 主持人:他们是这样的想法。 罗: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经济的原因,我们那边因为是山区,种的经过作物都是烤烟,而且很多时候种的烤烟不是很好,粮食种下来的刚够家里吃,所以经济收入很少,一般女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不能上学, 主持人:他们都知道知识就是钱,当地人有没有包括很多人可以给他介绍这样的常识,因为这些女孩将来可能都是母亲,一个母亲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影响? 罗:没有,我想他们没有这种观念,要不也不会那么多女孩子都在校门之外。 谭晶:所以现在很多失学女童都是像她们这种一个情况。 主持人:两个孩子,三个孩子,这时候面临一个选择,怎么办?我们节衣缩食的结果是要供养他读书,往往是辍学,不上学。 罗:受那种观念影响,首先女孩子不上学,供男孩子。 主持人:不上学干什么呢?打烤烟? 罗:做家务,到一定的年龄嫁人。 主持人:就是这样。那很多人愿意吗? 罗:不愿意也没办法。 主持人:你一块成长的小伙伴他们怎么想? 罗:她们有很多,就是现在有已经生了孩子的,就是小学时候的同学,好多都没在联系,联系都已经不上学了。 主持人:一个民族的要发展,没有一个母亲的群体,没有有知识有教养的母亲的群体是很可怕的事情。 谭晶:母亲在家庭当中,跟孩子是最亲密的伙伴,她所得到的知识可能很直接的传授给孩子,如果是一个很没有知识,很愚昧的一个母亲,这个孩子他多少会收到知识的方面会有一个局限。 主持人:小罗想过没有,将来当什么样的母亲? 罗:当然要有知识,有文化。 主持人:一定要有知识,有文化,这个最重要的,其实像刚才说到的红苗女童,她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就是因为春雷计划,那么多爱心,因为对传统习俗的改变。 小片:红瑶女童现状 主持人:其实这样的变化,我们非常希望看到,非常的欣喜,是好事。其实我今天特意准备了一句话,河北固安县去够乡孔家村六年级的小学生叫张聪,他写了一首小诗,上面有么一句话,他只有长成苍天大树,才是对外最好的报答。如果很多人都带着这样的视线和观点的话,我相信这些受助的孩子他们用善良和奉献在温暖着这样一个并不富裕,但是充满着希望的中国。 分导视:同期:我希望所有像我曾经一样的那些女孩子都能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注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支持西部这些需要关注的孩子们,那么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 主持人:今天我们关注了那么长时间,我特别想知道,现在如果问二位,每个人一个心愿的话,会是什么?小罗先里? 罗:我希望所有像我曾经一样的那些女孩子都能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关注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谭晶:我的心愿应该说,我是希望作为春雷计划的形象大使,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上有更多的有能力的人,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来支持这些失学女童,来支持西部这些需要关注的孩子们,那么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 我最近也是因为失学女童因为春雷计划特意写了一首新歌,叫《爱在心间》我想把这首歌献给所有需要关心的失学女童们 主持人:小罗听过吗? 罗:没。 主持人:那我们为谭晶姐姐鼓鼓掌。(谭晶现场演唱) 小片:谭晶MTV 主持人:以上就是今天的《东西沟通三人谈》,今天的节目这些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