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安山矿难:希望失望如山风般忽热忽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2日16:2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 题:希望与失望如山风般忽热忽冷 ——北京大安山矿难百余小时采访纪实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六月六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北京大安山煤矿发生塌冒事故后,包括中央和北京市的十余家媒体记者迅速赶赴现场。此后四天,四五十名记者始终守候在发生事故的矿井口附近。在百余小时的时间里,他们与救援队员一样,经历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是一场考验毅力和体力的恶战”一名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记者感慨到:“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选择在前线战斗,也不愿在这样的山沟里如此煎熬四天四夜!” 由于事故现场地质结构复杂,井下空间狭小,每前进一步都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救援指挥部不得不多次调整各套救援方案。 随着救援方案的不断调整,现场不断有救人巷道将被打通、已被打通、未被打通等反复多次不同版本的消息传出。这也使得在场的记者不得不在希望与失望不时交替的煎熬中苦苦守侯。 “真是饥寒交迫,疲惫不堪!”一名苦守三天三夜的记者称,“最可怕的还是心理的煎熬。”除了前两日有关方面的简短发布外,在随后长时间内,在场的记者没有得到官方正式渠道的任何消息。采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八日中午十二时,警察在大安山山口设置了警戒线,不许任何车辆自由进出,在通往事故现场不到一公里的路上数道警戒线,一直紧绷拉着。整个大安山煤矿都进入戒备状态,记者从这一天起被限定在距离巷道出口数百米以外的区域内。 九日下午一时三十分左右,守候在事故现场的四十余名记者遭驱赶。大安山煤矿几十名保安将众记者赶至离井口约四五百米远的一处空地上,该处空地东、北两面全是悬崖,西面为峭壁。 保安与众多记者发生了冲突。尽管经记者们据理力争,九日下午两点左右,众多保安还是将四十多名记者赶到救助站旁边一处狭小的空地上,此地垃圾遍地。在随后的长时间内,众多保安筑起了“人体盾牌”,以阻挡记者进入“敏感地带”。 傍晚时分,一些已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的记者已经饥寒交迫,要求越过警戒线下山吃饭,但再次遭到保安阻拦,一名负责人隔着“人墙”对记者说,要出去可以,但是出去后就不能再进来了!由于担心出去后不能再回来,许多记者不得不长时间忍受饥饿的煎熬。 在整个过程中,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陆续有人给保安和矿工们送水送饭,却始终无人理会记者。记者了解到,除一些人数较多的新闻机构可以轮换“站岗”外,多数苦守几天几夜的记者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平均每天吃一顿饭,个别单兵作战的记者更惨。 大安山四面环山,山风忽热忽冷,中午热时仿佛能闻到火焰之味;深夜冷时能听到冬日寒风呼啸之声。几十名记者就这样在饥寒交迫中,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等待并试图发现真相,报道真相! 去年“非典”以及以往的无数事例一再证明,信息的透明利远大于弊,遮遮掩掩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引起人心的恐慌和大量小道消息的传播。如何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值得人们深思。 十日晚十一时许,随着十名被困矿工被官方证实全部遇难,又饥又累又冷的大部分记者宁肯选择花两三个小时,冒着走山路的危险,也不愿在这座苦守超过四天四夜的夺命煤区停留半刻。但是,“我们寻求真相,报道真相的脚步不会停留!”一名记者声音沙哑地说。完 相关专题:北京煤矿塌冒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