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征信体系网越织越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3日08:23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频道6月13日消息:“人无信不立,邦无信难兴”。朝着“建设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这一总目标,上海大步向诚信社会迈进。记者昨天从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底,本市征信系统的入库人数已经达到443万,覆盖全市信用消费者总数的60%以上;近60万户企业的信用记录被纳入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在沪经营企业。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就进入了简单信用交易阶段;人均 GDP超过5000美元,市场经济将进入以信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高级阶段。上海若按全市平均户籍人口计算,去年人均GDP就已超过5000美元。 今年以来,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谓快马加鞭。作为合同信用的主要参照系数,工商部门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按国际惯例对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履约能力、履约状况和社会信誉度4个方面60个数据指标进行定量评判,评价结果通过政府公示、第三方公证等形式,向全社会公布,让“信用”成为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必备条件。税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纳税诚信度实行分类等级管理,在最新一轮企业信用纳税等级评定中,823家原B类企业成功“冲A”,而405家原A类企业“降B”。各区县对诚信体系建设也高度重视,杨浦区就有规定,药房、菜场、浴室在年检时必须提交信用报告,如报告显示存在严重信用污点,经营者将被“红牌罚下”。 点点滴滴的努力,使得上海综合征信体系日益完善。作为全国已建成的最大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已与本市所有中资银行、6家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移动通信行业和公用事业单位等,实现了业务合作。征信系统不仅已经成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风向标”,更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目前,上海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连通了570个查询终端,累计出具信用报告超过180万份,日均查询量近5000次。以前金融机构最为头痛的信用“盲区”,借助这一系统,也顺利得到了解决。 (来源: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