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鸣弦--王雪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03:27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网站 | |||||||||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观看“我的梦”演出后,曾激动地说,“王雪峰拉出的二胡是铁骨铮铮、柔情似水,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的精神。” 不及二胡高的琴师,让人领悟的不仅是音乐。舞台灯光如月光倾泻,依稀映照着雪白的圆盘上清冷的山水。在一叶渔舟上,是一身洁白衣着的王雪峰、高高竖立的二胡。患有严重软骨症的雪峰没有二胡高,但他却抖动弓弦,让二胡唱出了委婉动人的《二泉映月》、
今年17岁的王雪峰,因重症软骨症而严重残疾。他的身躯瘦弱而矮小,因为软骨症,他自幼容易跌倒又容易骨折,有些地方没有接好,至今还能看出凸凹来。由于缺乏运动、体质差,雪峰的面色总是很苍白,更衬着那双乌黑有神的大眼睛,使人能领会到脆弱背后的那份坚强。 在生活中,雪峰一家都是坚强的。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患有这种病。父亲已经不在了,但他却教给了雪峰顽强的毅力和二胡入门。哥哥比他病得还重,甚至只能在地上挪着走,但却学会了配钥匙、修表。妈妈要照顾三个这样的病人,又要种自留地,又要做小买卖。雪峰开始学琴的那几年,妈妈和哥哥就这样艰辛地维持着家中的生活。“吃饭的时候,发现饭不够了,就加水煮成粥……” 这样严重的残疾,这样清贫的家境,却没能阻碍雪峰实现自己音乐梦想的坚实步伐。他不懈地练琴,不停地寻师,意志与琴艺都在拼搏中增长。在哈尔滨市李阿平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他终于通过了二胡9级的评定。而那时,他为了学琴,独自一人在哈尔滨,由于囊中羞涩,每天仅靠1-2袋速食面维持。就这样坚持了3年,其中多少甘苦,甚至一般人都难以想象。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常常郑重地对别人说,“这是我最好的学生!” 1997年,他的二胡独奏《喜送公粮》获黑龙江省残疾人汇演二等奖;2001年9月,他作为残疾程度最重的选手参赛,演奏的《草原新牧民》,在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脱颖而出,获得特别荣誉奖,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中,加入了国内最高水准的特殊艺术表演行列。 父亲去世时,还惦记着那把来之不易的二胡。雪峰手中的那把二胡,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经历。尽管家境贫困,但他的父母和哥哥却宁愿作出牺牲来圆他的舞台梦。登台演出必须有一把象样的二胡,家里人为他订购了一把两千多元的二胡。两千多元,对于一个农村的残疾人之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不仅需要节衣缩食,还要拉下脸来出去借钱,只为了雪峰在琴声中的快乐和今后的前途! 雪峰的父亲也喜好拉二胡,他和雪峰一样盼望着见到这把被他们视为“宝物”的二胡。但病魔却没有给他时间,一直到临终也没能见到。为此,雪峰至今感到遗憾。 雪峰父亲的去世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债上加债,雪峰的妈妈和哥哥擦干了眼泪,还是坚持把这把已经定制的二胡买了回来,雪峰也终于带着它走上了舞台,实现了自己和家人的梦想。无论是用它练习还是表演,雪峰总不免想到临终的遗憾和那段心酸的往事,也使他的琴声有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雪峰珍重这把胡琴,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二胡和他形影不离。他本身活动不便,在频繁的演出活动中,上车下车,都要人抱,还有他的轮椅。他还总要把这把琴带在身边,不肯把它和别的服装道具、行李放在一起。每逢此时,知道这段故事的人,总会微笑地理解他,和他一样地珍惜这把二胡,帮他想着、带着。 以微笑面对艰难的雪峰,梦想办一所特殊的音乐学校。一般人理解《二泉映月》,总是悲凉的情调,但雪峰在拉这首乐曲的时候,却常常面带微笑。这是因为,他对这段乐曲有自己的理解。他说,阿炳的生活也不只是凄凉,他有爱情,有家庭,有悲欢离合,要拉出这种复杂的感情,才是真正的《二泉映月》。 雪峰的微笑还源于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经历了艰难的历程,雪峰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很感谢在各方面帮助过他的好心人。知足和幸福,是他经常爱说的话。 人们看到的雪峰,总是和二胡在一起。他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将和自己珍爱的二胡紧密相连,他不仅要不懈地学下去,练下去,而且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要办一所音乐学校,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残疾人孩子,那些像自己一样困难而又喜爱音乐的孩子们,都能到这所特殊的音乐学校来学二胡,都能圆自己的艺术之梦。 相关专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