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接艾滋病人家中住 温总理来到桂教授家(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13:36 汉网 | |||||||||||||||||||||||||||||||||
2004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湖北武汉期间,专程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看望桂希恩教授。总理对他说:“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你。你的事迹令我很感动,你是一个好医生。”总理是5月29日看到央视《面对面》专访桂教授“防艾”事迹的。 桂希恩,1999年对河南艾滋病村的发现震惊中国,震惊世界。他因此获得“贝利—马丁奖” 10:45。一辆青灰色的面包车停在桂希恩家的楼下,温总理下来了。一双大手远远地朝桂希恩伸过来:“桂教授,我专程来看您了。” 桂希恩,中南医院传染科主任,他对第一个艾滋病村的发现震惊中国。“总理百忙中来看我这个普通医生,我很激动,也很不安。”桂希恩紧紧迎上那双手。 四年前,在河南文楼村,桂希恩也曾紧紧握住一名艾滋病人的手,一起照了相。他希望这张合影能消除村里人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桂希恩的邻居们涌上来,簇拥着总理和桂希恩走向门栋。桂希恩领着温总理爬楼梯,他的家在五楼。走着走着,温总理说:“我还不知道你都67岁了!” 总理坐在桂家饭厅的一把简易藤椅上,身子向桂希恩侧倾着:“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你。你的事迹令我很感动,你是一个好医生。谢谢。”总理5月29日看到的电视,反映的是桂希恩在河南长达四年多的“地下”防艾工作。 总理关切地问:“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护士抽血时不小心扎到了手,你就再也不让别人给艾滋病人抽血了,每次都是自己抽,有这事吗?” 桂希恩露出他一贯的腼腆笑容:“确有其事!” “前几天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在谈到医学和预防艾滋病的时候,都讲到你。这件事非重视不可,否则会拖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温总理告诉桂希恩。 桂希恩紧紧按着藤椅的手松开了:“中央现在的政策很好,看到这种变化,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感到高兴。” 总理很认真地望着桂希恩:“各级政府应该更重视这件事。” 桂希恩用力点头。这句话他准备了很久,本来是打算对总理说的,后来认为不妥就没说。没想到,总理替他说出来了。 图/本报通讯员许强 周旭娅 高翔 孙晓娟 李跃军 记者周国强 桂希恩在艾滋病村 摄影/高宝燕文/田巧萍 为村中儿童做艾滋病排查。 深邃的目光,沉重的心绪,面对一次次病情的调查结果,桂希恩陷入了久久的深思。 6月11日,共和国总理温家宝专程到武大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家中看望他。温总理对桂教授说:“关于艾滋病防治,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本报记者后来采访桂教授,问他:“您跟总理谈到文楼村吗?”桂教授回答:“我没有说关于上蔡的话,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我们要面向未来!” 尽管桂希恩不愿再提及,但桂希恩教授那件过去的事———发现中国艾滋病村,对中国防治艾滋病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中国传染病控制史上留下了悲怆一笔。 1999年夏天,桂希恩一位来自河南上蔡的学生告诉他一件事,村里很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发烧、拉肚子,怎么也治不好,还有一些人已死于这种“怪病”,向老师请教到底是什么病。 几天后,桂希恩就来到上蔡县文楼村。第一次抽了11人份血样回来,结果10人艾滋病检测呈阳性。第二次抽140人份血样回来,一半艾滋病是阳性,而且他们都卖过血。 艾滋病村就这样被发现。发现艾滋病村,不仅揭示了感染者之众,而且还揭示了艾滋病在我国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血传播。 从此,桂希恩数十次到艾滋病村,倾其所有为当地人提供检测和治疗的帮助,并开展家庭内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研究。在长达4年的默默工作后,艾滋病村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并促使我国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策略发生巨大转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两次赴美国进修学习。八十年代末被国家卫生部授予“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称号。 1999年,桂希恩发现了中国艾滋病第一村———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 2004年2月,他因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上的杰出贡献,成为第4个“贝利-马丁奖”的获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