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岂止是“薪情”影响大学生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13:47 新民周刊

  特约撰稿/杨 雄

  就业形势

  近三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随着高校招生数的增加,近几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紧缩趋势。(见图一 )这一严峻形势并非上海独有情况。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情况更加明显。(见图二)

  2004年就业形势更趋严峻。2004年,全国高校本科以上学历首届扩招生面临择业和就业。因此,从整体来看 ,就业形势较往年可能更为吃紧。全国高校2004届毕业生在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是285万,各地实际数字是263万。而 同期,市场可提供的岗位数量十分有限。因此,据教育部估算,仅今年本科毕业生中就将有69万人待业,待业率近30%。

  就上海而言,2004年全市55所高校毕业生将首次超过10万人,其中,研究生1.5万人,本科生4.8万人 ,专科(含高职)生3.7万人。如果情况不出现太大变化,按照近几年公布的就业率乐观推算,今年的就业率将维持在90 %左右。

  原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增幅远超市场能提供工作岗位的速度。调查显示,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高 校毕业生人数均保持每年20%~30%、150万人的增幅,超过职场可提供岗位的增幅,成为促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 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影响就业因素呈现结构性失衡,女生、文科毕业生找工作更为困难。调查显示,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这几种因素 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 使得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现结构性的失衡。在调查中,在表示“已经签约”或“有签约意向”的被访毕业生中,女同学只占 31%,文科毕业生只占27.6%。而有的专业如信息技术,对研究生的需求比高达1∶40,对本科生为1∶20,而部 分民办学校、专科层次的文科专业如文秘,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也指出,由于以上影响就业 因素的失衡状况,使得现在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形式上寻求平等,而难以得到实质上的平等。

  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调查显示,52%的毕业生有过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实习的经历,其中,35%表 示有两次以上的实习经历。然而,当前,职场普遍的“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往往是2~3年)的 工作经验。在被访毕业生中,有35%表示是因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用人单位对许多高校学生的普遍评价是:“基础技能差、基本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当前上海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中难点之一在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影响 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这相对于“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构成了问题的另一方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 上海有限公司曾招募了500名应届毕业生,但两个月后就淘汰了近20%。他们发现,“前来应聘的学生,一开始干活 就没法上手”。而专门为新手举办的职业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41.1 %的失业青年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失业的主要原因。而在上海举办的首次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中,参加考试的410名 学生中只有8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仅为19.5%。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许多高校学生的评价是:基础技 能差、基本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而人力资本含量较低意味着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继续教育时间需要延长。

  找工作难的主观因素是薪水期望过高;客观因素是就职信息与渠道不畅。当前大学毕业生对“薪情”期望有所下降, 但期待依然较高。调查显示,23%的被访毕业生表示对薪金的期望在3000元人民币以上,30%表示在2000—3000 元,28%表示在1000元至2000元。而且,毕业生的“薪情”期望值与生源、学校、学历和专业等情况密切相关,即 越是上海生源,学校越好,学历越高,专业应用性越强,“薪情”期望也相应越高。如调查发现,上海本科毕业生之间有个攻 守同盟就是每月低于2000元薪金的工作不去。重点学校本科毕业生一般主要瞄准2500元左右或以上工资的工作。有的 学校机械学院的学生更要找7000~8000元的工作。

  调查也显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职渠道,主要还是通过参加招聘会、上网和熟人推荐等三种途径,在被访毕业生中, 选择这三种途径的分别占到80%、40%和20%。从整体情况来看,可资借助的有效途径有限。对2004届高校毕业生 来说,由于上海取消了举办多年的“面对面”式大型综合招聘会,以往较多依赖招聘会的毕业生转而求助网络。然而,虽然有 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04年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多个通知中特别提出,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校园信息网要全部开通 并实现与其他就业类网站的联通和资源共享,但是作为供求双方“互动”的平台,网络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网上投递简历的回复率不到20%。不少毕业生对于网上投简历、网上招聘的形式并不抱什么兴趣。究其 原因,不外以下几种:一是国内许多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辨别个人信息的真伪,因此,用人单位对于网络招聘不 够重视和信任。二是由于技术原因,不少网站网络流量有限,一旦登录者过多,就出现网络无法登录、信息迟缓、链接断开等 情况。(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