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长三角专刊专题 > 正文

温州“炒房团”后“财团”又掀涟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4日15:05 《长三角》专刊

  《长三角》专刊记者 沈文敏

  向来不甘沉寂的温州民企,在“温州炒房团”事件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之后,近日又掀起了一波涟漪。

  本月16日,由温州9家民营企业联手组建的国内目前最大的民营财团——中瑞财团控
股公司将在温州市发展大厦17楼正式挂牌运营。这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全国首家无地域限制的、以“财团”命名的股份公司。备受关注的是,共同发起设立该财团的9家民企,分别来自鞋业、服装、房地产、低压电器、印刷和眼镜等9个不同行业。

  从未在一起喝茶吃饭,却谈起了生意

  6月2日,在中瑞财团成立新闻发布会上,中瑞财团的9位股东,也即9家企业的董事长,身穿统一的银灰色法派西服和黑色奥康皮鞋步入会场,在第一排就座。他们分别是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法派集团董事长彭星、国光地产总裁孙国敬、泰力实业董事长郑祥波、星际实业董事长陈时升、新雅投资董事长郑步良、耀华电器董事长何建国和远洋眼镜董事长叶子建。据称,这9个老板并非旧友,在组建财团前从未在一起喝过茶吃过饭,更没有生意往来。

  这是迄今为止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史上最大的合作个案。担当财团新闻发言人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被称为温州鞋王,凭借3万元起家,如今拥有2.3亿元资产。而财团的其他8位股东,同王振滔一样,在温州均是行业内的“腕儿”。这样一批巨头,真的能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合作?

  “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理念,这是合作的前提。”王振滔说。

  中瑞财团创始资金为5580万元,由9家股东企业均分股权,各占中瑞财团股份总额的19。按照公司的章程规定,中瑞财团将适时按项目运作需要增加股本,9位股东均以货币的方式增加相同的出资额,以确保各股东股权的平等。王振滔在发布会上说,在选定项目时,“中瑞财团可运作资金可超过100亿元”。至于这些资金的来源,王振滔称“要等到16日正式挂牌运营时再宣布”,反正有其合法途径。

  不是“联合舰队”,而是“舰队的联合”

  有记者给中瑞财团冠以“温州高级炒房团”称号,王振滔并不接受。他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运营模式。“我们每一个股东的品牌值十几个亿,那么9个股东加起来就是100多个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王振滔认为,对于中瑞财团来说,要想进军中国经济界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难事。他说,9家联手不是“联合舰队”,而是“舰队的联合”;不是“1+1+1……=9”,而是“9×9=81”。

  中瑞财团的出现,似乎要改变民企给人“小”的固有感觉。中瑞财团的投资顾问李信民说:“中瑞财团的出现是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向体制瓶颈、管理瓶颈、经营瓶颈突破的标志性举动。”而王振滔说:“不管成功或是失败,这都是一次值得的试验。”

  一位股东很轻松地说,我们不在乎能挣多少钱,只是想“玩一把”。

  真的只是为了“玩一把”吗?据了解,在中瑞财团的高层,有这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有6天时间,董事会要召开例会,所有董事必须亲自到场,不得派人顶替。迟到一分钟者罚款1000元;开会时,不得接电话,接一个罚款200元,所有的罚款均捐献给扶贫基金;每位董事因为特殊原因每月只准请两次假。从这些小小的细节管理就能看出,这是一家不同于各自原有企业的组织,是一个试图按现代企业制度来构架的企业——总裁实行外聘,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绝对分离。

  据透露,在6月16日的成立仪式上,中瑞财团将签下4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在洽谈中。对于中瑞财团的投资领域,王振滔多次表示,“希望中瑞财团聚集和调动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点建设,参与企业改组中的并购和转股改制,带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整合超级“温州品牌”,期待温州经济整体转型

  就在6月2日的当天,《温州商报》头版头条报出“柳市7家民企组建中驰财团”的新闻,这家与中瑞一字之差的财团,注册资金达1亿元,他们选择同一天发布消息,似乎有与中瑞财团“别苗头”的味道。有人分析,“温州炒房团”的出现,就是民间游资的一种自发“整合”行为。而到了“中瑞财团”、“中驰财团”的出现,则意味着这种整合模式发展到了目前的“最高形态”。

  2003年,尽管温州的GDP总量达到1220亿元,增长14.8%,是温州6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是,增长速度一度落到了浙江省倒数第二的位置。在有的经济学家看来,曾经被奉为经典的“温州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

  当温州被冠以“中国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包装城”、“中国眼镜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等19个“国”字号头衔之后,这些优势的产业群却开始不得不面对“难有更大突破”的尴尬。

  温州2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从零敲碎打,到一窝蜂而上形成产业集群;从“3000万就分家现象”到打造龙头企业;从做产品到做品牌,温州人在市场经济博弈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感个性、积极调整的心态和经营艺术都堪称奇迹。

  然而到了现在,像皮鞋、低压电器这些温州特色产业,由于本身的局限,其做大的空间日渐缩小。

  业内人士分析,温州人之所以能在一些领域和区域呼风唤雨,主要得益于群体合力。数亿资金通过合股的方式在数日内聚集,这在温州商人圈子里是很经常的事。比如炒楼,当大家惊传某一楼盘被温州某客商大手笔购进时,可能并非某客商一人独力所为,而是受大家委托,共同发力所致。

  经过小企业大协作阶段后的温州人发现,“抱团”才有可能发展壮大,行业内的整合以及民间资本的自发整合悄然兴起。2003年,8家温州制锁企业走上了强强联合之路。之后,40家拉链企业又进行了资源整合。今年初,65家家具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也横空出世。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行业间财团的出现是一种挑战,是对传统温州模式的创新。民营经济要继续发展壮大,联合是一个有效途径,中瑞财团就是温州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联合的组织制度创新而发展壮大的尝试。就资本运作而言,阵容强大的多家企业共同投资组建财团,可以突破单个企业资本薄弱的局限,从而有助于温州民营经济进入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从温州企业的整体形象,还是温州经济的前瞻实力看,这种尝试都是一种较好的提升。

  “惟有整合,才有出路”。一直在思考“温州模式”何去何从的奥康老总王振滔是中瑞财团的始作俑者。他认为,打破行业局限,“整合资金,整合品牌”,吸引不同产业的龙头企业,整合成为一个超级集团,向高端市场领域或是向一些大投入大产出甚至垄断行业拓展,可能是温州民企整体突围的一条出路。

  “因为来自于不同的产业,所以在新的集团里,不存在行业竞争的冲突;也正是因为合作的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品牌优势,所以使得整合一个超级‘温州品牌’成为可能。”作为中瑞财团副董事长的王振滔,道出了这一创意的初衷。

  相关专题:长三角专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