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夜访吉林油田武装部弹药库爆炸废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1:56 华商晨报

  新闻背景:

  13日凌晨1时许,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吉林油田武装部弹药库发生爆炸。爆炸造成一值班人员耳部暂时失聪及离爆炸源较近的一居民严重受伤;另有一些市民都被震碎物划伤,但无人员死亡。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据了解,发生爆炸的是寄存此处的民用炸药,该弹药库已不用于存放军事弹药。

  事件发生后,松原市委、市政府、吉林油田有关领导迅速赶赴现场,组织公安民警维护现场秩序,开展调查工作。目前炸药数量及爆炸原因正在鉴定调查中。

  神秘弹药库相伴居民20年

  “要是知道里面是炸药,说啥我也不会守着一个火药桶住”

  “如果爆炸毁坏了堤坝,松花江必然决口,卡伦村3000余村民将深受其害”

  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吉林油田发生弹药库爆炸事件后,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昨日,一个由吉林省公安厅、松原市公安局、吉林油田、吉林省安全监督管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经介入此事,对于整个事件的调查已经开始。

  同时,因此次爆炸而蒙受损失的个人,生活在惶恐中的仓库附近的居民,以及爆炸连带起的忧心忡忡的相关单位,他们的心情此时无人得知,为了让劫后余生者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心悸不已的单位更加坦然,本报记者走近他们。

  (6月14日凌晨1时25分,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武装部弹药库发生爆炸之后24小时,本报记者来到这里——一片断砖头堆积着的仓库废墟。

  夜空飘着小雨,采访车行使在崎岖的土路上。来之前经人指点,记者知道脚下的土路就是松花江堤坝,爆炸的仓库就在堤坝南30余米处,”周围已经被封锁,恐怕进不去了”,向导事先说。)

  夜访废墟——封锁的爆炸现场

  车子沿堤坝向西行驶近10分钟,猛的发现前面有电筒的光射来,越来越亮,“干什么的?”——一声高呼。说话者是松江公安分局的民警,“这里是危险地带,现在禁止通行。”民警让记者赶紧离开。

  朝仓库废墟方面望,又有几束电筒光亮起,同时有人的私语声渐渐传来。“是来看我们的吗?”记者听到这样一个声音,但伴着越来越的民警围拢上来,记者只好离开.。

  凌晨3时30分,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绕堤坝行走已经数周的记者再次返回仓库废墟,这回记者看清楚了:

  爆炸的弹药仓库面积约100余平米,坐落在一个1000余平米的院落里,距离爆炸仓库西50米处,还有一个100余平米的仓库.

  院落里有避雷针,四周围墙高度超过3米,围墙上布满电网,在爆炸仓库南10余米处为仓库保管人员的值班室.;

  爆炸仓库西北5米处,一个直径15米,深度4米的大坑赫然入目,后来有村民告诉记者,大坑是弹药仓库爆炸后形成的,他们怀疑这个大坑里埋了部分炸药,警方对此说法没有发表意见;

  爆炸仓库北面毁坏严重,在仓库北墙坍塌的同时,外面北围墙,东围墙也毁坏大半,可以看出,崩飞的砖头有的飞出去超过50米,有的落入仓库北的堤坝下面,有的直飞进仓库东20米的住家里;.在废墟东面,数个村民正守在他们被炸坏的房屋周围,凌晨1时的私语声就来自他们。这些人向记者招了招手,但封锁这里的警察还是示意记者赶紧离开。

  下午16时许,记者第3次来到仓库废墟,这时警车已经不见,,几个民工模样的男子拦住记者:”这里是危险地带,现在已经封锁”。

  (这是一群劫后余生者。49岁的张丽春和刘金和夫妇的家距离爆炸仓库仅20余米,”当时还在睡觉,突然,身体就飞了起来,然后重重的摔到了地上”,张丽春这样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他们家的玻璃全部被震碎,房子坍塌了一个角,茶杯,饭碗,挂在墙上的镜框等暴露在表面的东西全部毁坏。可毁坏最严重的,还是他们的“安全感”。“这次真是捡了一条命,不敢再在这里居住了。张丽春把衣服撩起,让记者看他身上的伤口。张丽春的邻居中有8人由于这次爆炸,已经住院接受治疗。

  “蒙在鼓里”?-- 惶恐的受伤居民

  在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骨科,呼吸科,眼科,脑外科分别接受治疗的是华成霞(女,34岁,左脚脚筋,右手手筋均被飞来的玻璃割断),孙宝民(男,55岁,右臂,头部受伤),寇天文(男,54岁,全身被震飞的玻璃刺伤),孙玉娴(女,44岁,脸右部缝4针),刘凤辉(女,36岁,左臂受伤),高荣军(男,36岁,左头部受伤),安凤秦(女,55岁,右眼被玻璃刺伤),于桂芬(女,55岁,呼吸系统不畅)。

  这些伤者或者是务农的农民,或者是吉林油田的职工,还有爆炸仓库西面10余米处一个院落的更夫,他们有的居住这里超过20年,有的初来乍到不过两三年,但这些伤者异口同声的一句话是:根本不知道这个仓库里面存放着炸药。“如果知道仓库里面放着炸药,说啥我也不会守着一个火药筒生活”,在这里住了二十年的华成霞说,“原来只知道仓库是存放枪支的”。

  华成霞的父亲,54岁的华政权的回忆非常值得回味,据华政权说,爆炸仓库下面的土地归属于吉林油田,仓库大约是1985年时落成,当时确实是作存放枪支用,归吉林油田武装部管辖,华政权搬来这里的时间是1985年4月,他就是吉林油田职工,搬来这里是由于仓库四周的荒地需要管理,当时四周还没有建筑物。“枪支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当时保管员都是专业人员”.。

  2003年10月,河北一个勘探公司来到这里,他们为了勘探石油,开始在仓库存放炸药。在一次与保管员的唠嗑中,华政权知道了这事,他当时向油田提出过安全隐忧的问题,但碍于与仓库同属油田系统,于是华政权也没咋坚持。

  河北勘探公司在2004年初撤走了,但仓库存放炸药的习惯却遗留下来,直到这次爆炸。

  华政权告诉记者,现在的保管员是7个人,倒班,白天3人,夜里2人。爆炸当夜值班者一个姓于,一个姓扬,其中一人事故发生后耳朵失聪,2人现在均被警方带走。

  华政权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来回奔走,”女儿需要照看,可已经炸成了废墟的家也需要照看,那里可有着几十年的财产呀,现在却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爆炸时,仓库北面3公里处的松原市市区居民普遍有“震感”,.在团结街,大部分居民的窗户玻璃被冲击波震碎,住在这里的张强认为,这种存放炸药的仓库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他表示,附近还有多个类似的”炸药筒”存在。,记者随后进行暗访:在松原市前郭县,一个炸药仓库紧临着马路,仓库大门上写着”严禁烟火”4个大字,。途经此处的刘飞说,一天前卡伦村?的炸药仓库刚刚发生爆炸,现在看着这个大炸药筒,心里就颤得慌。

  (爆炸仓库西面3里地远,松原市兴原乡卡伦村3000余村民生活在这里,他们都被仓库爆炸的巨响惊起,村治保主任曲喜军气愤的向记者说,仓库里面存放炸药,简直就是要卡伦村村民的命.。

  曲喜军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卡伦村就在松花江的南边,是大堤阻挡了松花江在卡伦村的肆虐,”如果这次爆炸毁坏了堤坝,松花江必然决口,卡伦村3000余村民将深受其害”).

  “ 逃过一劫 ”?--令人忧心的堤坝

  曲喜军的话得到了刘锐的肯定,后者是松原市水利局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锐说,爆炸仓库北面30余米处,是松花江堤坝的城区段,这段堤坝在1998年洪水时,维护了堤坝南70余万居民的生命安全,这次堤坝如果被仓库爆炸毁坏,后果严重.。

  据刘锐说,堤坝建于1956年,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进行加固,炸药仓库建于堤坝之后,原来一直知道在里面存放枪支,根本就没想到会存放炸药,”现在这事想起来就令人后怕”.

  记者了解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有”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河流、湖泊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的字样。

  记者问刘锐:这种距离的规定是多少?

  刘锐说,按照吉林省人大委员会1992年通过的<吉林省河道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必须在堤坝迎水面30米至50米,背水面5米至15米.

  记者:爆炸仓库与堤坝的距离符合这个标准吗?

  刘锐:符合.

  记者:这么说不存在问题了?

  刘锐:不是,其实防汛指挥部曾与仓库的主管部门联系过,但碍于河道管理条例,所以一直未果.

  记者:这次仓库爆炸的冲击波已经波及堤坝背水面3公里处,5米至15米的距离真的符合标准吗?

  刘锐:这个距离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它照顾的普遍,?像这种特殊的炸药仓库,距离的确应该远些.

  记者:多远?

  刘锐:这需要论证.

  记者:原来的<吉林省河道管理条例>该怎么办?

  刘锐:必须要修正,可以补充一款专项针对炸药仓库的条例.

  记者:估计补充条款什么时候出来?

  刘锐:应该会很快,汛期马上就要到了,刻不容缓.。

  (仓库爆炸发生后,在吉林省松原市,流传着多种版本的爆炸原因,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吉林油田宣传部部长王继强.王继强说, 爆炸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人为事故尚不能确定,调查组正在对此展开深入调查。但他肯定的表示: 炸药用火烧不着,必须用雷管引爆才会发生爆炸。)

  “乔装” 探秘--仓库里存放着雷管?

  莫非仓库里面还存放着雷管?

  在出租车司机刘艳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松原市前郭县韩家店村,刘说那里存放着仓库爆炸后挖掘出的大量雷管,现在正准备运回雷管厂家,相关人员正在雷管存放地等待雷管厂家的人员去取货。

  记者赶到时,发现警方已经把一处500余平方米的空地戒严,四周拉起了警戒线.,一名自称姓刘的吉林油田工作人员看到记者下车后迎上前——

  ”哪儿来的?”

  “沈阳的!”

  “都准备好了,什么时候拉货?”

  “马上.”

  “去跟公安打个招呼吧”.

  这时从树林里面走出一人,自称是松江分局负责治安的民警,名字叫藏春涛.

  “带手续了吗?”藏春涛问.

  “在领导那里”.

  “领导在哪儿?”

  “还没过来呢”.

  “你来干什么?”

  “看看货”.

  记者随后的问话使藏春涛开始疑惑起记者的身份来.

  “雷管放在哪里?”

  “警戒线里停着的面包车上”.

  “有多少?”

  “3箱,3000余枚.”

  “都是爆炸仓库里的吗?”

  “是”.

  “仓库还可以放雷管吗?”

  “原则上是不可以的”

  “那怎么还放?”

  “你咋问那么多,你到底是干啥的?”

  他随后发现了记者放在出租车里面的照相机,于是识破了记者的身份,迅速从树林后唤来10余个民工模样的人,开始抢夺记者的相机。他们认为记者拍到了面包车上存放的雷管(其实记者根本没拍摄),相机最后在抢夺中损坏。

  藏春涛要扣留记者,,记者正式表明身份并经过一番理论,方才脱身。.事后记者得知,雷管的确是爆炸发生后连夜运抵此处,10余民工模样的人,以及藏春涛一直在这里守侯。

  本报记者 穆云平 一航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