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慈善机构应提高劝募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9:33 沈阳今报

  杨耕身带走知识留下爱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手头都有不少学习用品或衣物,拿不走,弃之可惜,怎么办?他们想到了捐献。怎么捐?捐给谁?他们想到了媒体,于是拨打了媒体的热线电话,就有了由媒体发起的“捐一件衣物,献一份爱心”捐赠活动。(6月14日《潇湘晨报》)

  媒体与大学生联手,凝聚起的是一种可贵的社会公益责任之心。一场捐赠活动虽然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满结束,但是也留下遗憾———也许,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种最有效率的捐赠方式。

  出于媒体本身的道义精神,当有人表示捐赠意愿之时,媒体自然责无旁贷。但是,媒体本身不是慈善机构,为了将爱心送达,媒体所能做的只是为捐赠者与慈善机构“牵线搭桥”。就慈善本身而言,一件衣服,或一本书,它的所有者将它直接交给慈善机构,无疑要比经过一个中间环节更有效率一些。

  问题在于,当大学生有捐赠意愿的时候,他们打的是媒体热线电话,而不是慈善机构的热线电话。当他们为“如何捐,捐给谁”而踌躇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慈善机构的捐赠电话。也许,慈善机构也根本没有一条捐赠热线。

  如果是在另外一些国家,一个马上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竟不知道是否有一条公益热线,是不可思议的。在那里,大学生通常是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但是,我们也的确不好责怪那些热心公益的大学生捐献者。这不是他们的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些慈善机构似乎没有使一组热线号码深入人心。在我们中间,能有几人报出这样的一组号码?

  我们的社会呼唤慈善行动。我们也总在抱怨,在我们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很不充分,可用于慈善救助的物资十分有限等等。这里面原因很多,而慈善机构本身公关或劝募能力不足,未必不是其中之一。

  这种劝募能力不足,不仅导致有捐赠能力的人与慈善机构无法及时沟通,也导致了许多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可以设想,假如一些慈善组织不是被动受捐,而是主动劝募,一些需要救助的人一定能早一点得到关怀。

  在我国,慈善或其他社会公益组织本身更习惯于“低调行事”。前不久,当中国扶贫基金会宣布该基金会重点项目“母婴平安120行动”将面向全社会征集品牌推广方案,立刻“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因为公益组织推出这样一套非常商业化的推广方式,在国内还是头一遭(据4月9日《北京晨报》)。然而,正如该基金会负责人所说的,采用商业模式进行品牌推广,能让社会各界更地多了解、参与这一项目,从而让更多贫困地区的母婴受益。

  假如没有改变慈善或公益组织的非营利性,假如最终的结果是让更多的人受益,是一个社会爱心的张扬,为何不能推而广之呢?慈善劝募与公关本身是对一个社会爱心的呼唤,而一个社会的爱心是需要被唤醒并激励的。

  报道说,在捐献活动现场,湖南省慈善总会一位工作人员激动地说,这些大学生的捐赠物对湖南省一些贫困地区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慈善总会一直都在呼吁和鼓励社会多开展这样的爱心捐赠,以加强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这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只是希望,不论何时何地,当市民有捐献意愿的时候,他们的爱心就能够捐得出去。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