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界献血日:探访流动献血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12:20 CCTV《第一时间》

  昨天是第一个世界献血日,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我们的 记者发现,很多人其实还是愿意献血的,但是有的人总有一些顾虑,怕不安全。

  记者:您献过血吗?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街头行人:没有。

  记者:为什么?

  街头行人:因为怕他们的设备不太干净,怕有染上疾病的危险。

  记者:您担心的是什么呢?

  街头行人:比方疾病的传播什么的。

  记者来到了北京市西单文化广场的一个流动采血点。看见献血者在填写完一张个人情况表、量完血压后,没有血压问 题的话就到采血车上进行血液检测。登上采血车

  ,看见工作人员首先对献血者的指尖上抽取少量血进行化验,三到五分钟之后化验

  结果就会出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流动车上检测的主要是血型、血比重、乙肝和转氨酶这四项指标。如果检测结果没有问题,就 可以进行采血了。

  记者看到采血时所用的针头和血袋都是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用品,这样就杜绝了在献血过程中被传染的问题。

  据北京市血液中心介绍,初步检测过的血还会经过第二次检查,确认没有甲乙丙肝、霉毒和艾滋病这些通过血液传染 的疾病才进入血库。如果复查中出现问题,血液中心将会对问题血进行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知给献血者。

  公布热线调查问题及电话(上热线调查题目及电话)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存在很大的血液缺口,像广州等地还闹起了血荒,一些手术也被迫叫停了。应该说,一次献 血量从200毫升提高到400毫升,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在保障献血者健康的前提下,增加采血量。但是有一种观点 却认为,这样会适得其反,一次献血400毫升使很多人产生了恐惧心理,献血的人反而会减少。而如果把献血量调整为15 0毫升,全国的献血量就很可能上涨一倍。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您是不是愿意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呢?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 无偿献血?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010-68579889转201发表您的观点,还可以给我们发手机短信,号码是135 11026127。

  1河北李孟军:献血量应该多设几个标准,应该按献血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如果一次性献血在200毫升以上,国 家应该给予一些奖励或补助。

  2北京王先生:反映山东青岛的无偿献血搞的很好,因为在报纸上会刊登最近紧缺的血源,每日献血流动车的位置也 都刊登,而在北京却没有,根本找不到献血的地方。

  3江苏王先生:血液是关系到全民的健康,全民的利益,国家应该修改法律,实行义务献血,这样就可以解决现今血 液供应紧缺的问题,公民到了年龄就应该有义务献血,就应该到血站去报道,由血站来检查和安排献血的时间,如果不献血者 可以参照拒服兵役的条例来执行。

  4广东彭先生:医院给无偿献血者都买一份保险,这样就可以消除一部分人的顾虑。

  5辽宁陈先生:辽宁的一个县城没有献的地方,只有市里有,但从来不到县城里来。

  6北京李先生:献血最重要的是要给人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而且不要只在献血日做大型的宣传,而且也不要盲目 的一个人一次献那么多,鼓励多个人献血,这样就可以增加献血量。

  7山西闫中平先生:无偿献血是不好的,应该给献血者适当的报酬。

  8河南李女士:每次献血都应保证献血人的身体是健康的,有的采血站不检查献血者的身体,有些不负责任,使得血 的使用者害怕提供者存在疾病。

  9石家庄王女士:献血车的卫生措施比较差,不能使献血者放心。

  10江苏辛女士:提高献血量是应该的,献400毫升血对人体并没有伤害,现在一些人还是不放心献血时对身体的 伤害有多大,对献血的意义和本质不太了解,媒体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医院的医务人员应该都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第一时间》播出时间:经济频道每周一至周五7:00—9:00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