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少数民族地区吸引“海归”创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20:47 新桂网 | |||||||||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5日电(记者齐湘辉柴海亮)刚从美国加州州立商学院学成归来的MBA孙丙新在众多机会面前,选择了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他说:“内蒙古发展潜力很大,人才环境很好。相对沿海城市而言,我觉得内蒙古发展机会更多。” 选择西部,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孙丙新并不是“海归”中的一个特例。越来越多的“海归”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景吸引,被优厚宽裕的人才环境打动,纷纷投
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中,“海归”创办企业为15家,而2004年前4个月这个数字已升至28家。 留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郭长庆博士领导的提高COBRA合金机械性能研究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原本计划去天津大学工作的郭长庆,在内蒙古创业园的政策吸引和情感交流下,毅然决定留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并组建高技术公司进园创业。他相信,“留在内蒙古,将有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为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归”创业。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吸引海归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各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在吸引海归人才方面制订了有关优惠政策,降低留学人员创业的“门槛”,减轻留学人员创业初期的困难。 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出国留学人员在创业服务、生活条件、职称评定和家庭安置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今设在首府南宁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已有18家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20来个高新技术项目在园内孵化。 2003年西部有关省市区为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提供回国挂(任)职服务岗位92个,先后有58名在外留学人员报名应聘。2003年已有哈佛博士李晓华等9名优秀留学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了挂职协议,并走上西部的工作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