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妨划定禁讨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5:24 新京报 | |||||||||||
“对于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情节特别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考虑制定刑法修正案,设立新罪名,处以相应刑罚。”———摘自《调研报告》 建议要点 政府严格区分乞讨者的不同类型,在市内明确划定“禁讨区”。对患病“路倒”乞丐设立救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解决经费。出台《行政强制法》,为处罚扰乱社会秩序乞丐提供法律依据。考虑设立新罪名,对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犯罪行为施以刑罚。 本报讯 (记者吴蔚)今后,在京流浪乞讨人员将可能被禁止在天安门广场、使馆区、军事要地等场所进行乞讨活动。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政协获悉,由北京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民革、民建、台盟市委联合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在上周五召开的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主席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建议划定“禁讨区” 调研报告中,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建议政府严格界定和区分不同类型的流浪乞讨人员,并在市内明确划定“禁讨区”或“限讨区”,限制乞讨人员的活动区域。限制侵犯公共利益或他人权利的乞讨行为,规定乞讨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不扰乱公共秩序、不欺骗社会、不侵犯他人权利等法定义务。 强调凡在公共场所强讨恶要、扰乱公共秩序等乞讨行为都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刑法》等相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职业乞丐”比重大 在对北京地区街头238名乞讨人员所作的一项地域来源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乞讨人员共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报告中将在京乞讨人员的行乞方式分为:沿街哀求苦讨;在街头展示残疾或畸形的肢体;唱曲卖艺;纠缠尾随、抱腿蹭灰、强拉硬拽等方式向路人强讨恶要等五种情形。 调研中发现,现在职业化乞讨人员已经成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全市公安机关告知的流浪乞讨人员中,自愿接受救助的仅占15%,而占85%的乞讨人员拒绝救助,这类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把乞讨当成“发家致富的有效手段”的职业化乞讨人员。 对重病乞丐及时救治 委员在报告中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加快我市《救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完善工作,并早日颁布。 建立乞讨人员中倒卧街头的危重病人救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工作程序,疏通经费渠道,并严格控制收费和救治标准,原则上受助乞讨人员的医疗救助标准不应超过我市低保人员。尽快明确救助管理(咨询)站的基本建设标准、机构编制、救助标准、经费保证,以及各区责任划分、经费结算等方面细则。 此外还希望在已经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制定管理乞讨人员相应条款;加快出台《行政强制法》,为对扰乱社会秩序的乞讨者实施行政处罚提供依据;对于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情节特别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考虑制定刑法修正案,设立新的罪名,处以相应刑罚。 政协委员们调研后认为:观念冲突导致执法力度减弱 本报讯 (记者吴蔚)在调查研究中,委员们发现对流浪乞讨现象如何全面认识及正确处理,社会各界存有两种截然相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目前没有禁止乞讨的法律,公民就有选择以乞讨为生存方式的自由。限制乞讨就是政府公权的滥用。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赞同政府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限制乞讨,强烈呼吁对由职业化乞讨引发的违法犯罪予以惩治。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是委员经过调查后发现,赞成后一种观点的还是占大多数。报告认为,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使基层执法人员往往徘徊在“履行职责、维护秩序”和“保障人权、关怀弱势群体”的两难困境中,导致执法力度减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