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赤潮频发危害加剧 陆源污染是罪魁祸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7:2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五日电 (记者阮煜琳)近年来,中国海洋赤潮频发,危害加剧。海洋专家分析,这与陆源污染加剧直接相关。 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上介绍,今年五月份全国海域发现赤潮三十四起,其中黄渤海三起,东海三十一起,累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六月中旬,渤海海域发现大面积有毒赤潮,目前仍在持续。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马德毅说,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近年来中国海洋赤潮频发与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过程以及大量剧烈的农业开发活动有关。不断加重的污染、水土流失使赤潮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 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农业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而据有关专家分析,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率仅为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都将随着水土流失最终到达河流和海洋,对海洋造成污染。而海洋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如果海洋养殖不能科学布局,也会成为赤潮发生的温床。 每年四月到十月是赤潮多发期。陈连增说,为做好全国赤潮防灾减灾工作,国家海洋局征加大赤潮监控力度,加强陆源污染监测,实施应急防范措施,加强赤潮灾害防治科学和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并规范赤潮信息发布行为,防止引发社会动荡和公众的不安。 据介绍,海洋赤潮主要会对水产养殖和捕捞业造成较大损失。目前还没有技术手段消除大规模赤潮的爆发。目前,国家海洋局在全国重点海域建立了三十三个赤潮监控区,开展高频率、高密度的监视监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