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拆迁事件”已作出严肃处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7:34 哈尔滨日报 | |||||||||
随着在嘉禾的走访逐步深入,记者发现,大多数的嘉禾人并没有因拆迁事件的暂告平息而感到轻松,如何收拾留下的残局,成为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本指望政府搞商贸城项目能把周边地区的人气带旺,没想到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在商贸城旁做小生意的周庆云本是商贸城二期工程的拆迁户。受市场兴旺的影响,周庆云家在原来市场旁边的11间门面,以前每间门面的月租金至少有500元,但现在守着一堆残砖剩
“工程还搞不搞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居民刘日丽说,以往的商贸城一遇大雨就内渍成灾,如今成了一片废墟后,防洪问题更加突出。眼下嘉禾又进入了多雨季节,只要一下雨,附近居民就提心吊胆的。 拆了一半的商贸城也成了嘉禾县领导的一块心病。建设部和湖南省联合调查组的意见指出,“鉴于(珠泉商贸城)一期工程大部分房屋已经拆迁,为避免重大损失,保证被拆迁人合法权益不受影响,建议在完善现有规划方案,依法依规完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实施。” 然而,收拾残局显然并非易事。“现在我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项目继续搞下去的话,难度无疑更大;不搞的话,局面将更加不可收拾。”据嘉禾县县委常委王建球介绍,按当时的开发安置合同,商贸城已拆迁的300多户最快的将在今年8月份返迁到新的安置公寓,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按合同规定,一年之后返迁户的安置费将提高一倍。“已拆迁户的数量是未拆迁户的近十倍,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王建球说。 残局之疾——— 是一个执政失误的“标本” 嘉禾人在反思“拆迁事件”带来的教训时,上至党政要员、下到平民百姓几乎一致指向一个症结:残局源于从一开始就存在的种种错误决策、方法。商贸城项目可谓是一个基层党委、政府执政失误的“标本”。 在这次拆迁风波中,最令人心痛的是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几乎处于冰点,群众从不信任政府演变为对立和对抗。 4月26日,拆迁户陆贵生的父亲陆水德因“妨碍公务、暴力抗法”被拘留。“我父亲不过是代表老百姓反映拆迁中的问题,何罪之有?更何况商贸城拆迁本来就是不合法的,哪里来的妨碍公务、暴力抗法?”陆贵生说,“如果不是媒体曝光和调查组的介入,也许我父亲至今还在看守所。” “政府错就错在不讲法。”刘日丽说,“说老实话,拆迁时干部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一遇到阻力,他们想到的不是通过协商解决争端,而是强拆、抓人。这样下去,不出事才怪。” 商贸城项目上所体现出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上的失误,也正在成为嘉禾干部们反思的核心。 在整个商贸城项目的立项、规划、拆迁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严重违法违纪的行为,但整个嘉禾县党政领导班子中几乎听不到一丝“杂音”。正是在这种一片“叫好”声中,嘉禾县挂出了“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的“文革式”标语,推出了“四包两停”的拆迁“株连政策”。商贸城拆迁就像一列全速行驶的火车,刹不住车。 嘉禾县县委副书记童成功提到,整个项目从规划立项到实施拆迁的过程中,县里大大小小的会议总是“定性”的会议多,研究的会议少。往往是会议一开始就先将项目认定为“程序合法、手续到位、补偿合理”,剩下的就是要求下面“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坚决推进”。在嘉禾党政领导的心目中,只要自己没有搞权钱交易、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底气就应当很足,腰板就应当很硬”。 嘉禾之“痛”——— 背离科学发展观的反面教材 事实上,从嘉禾党委和政府的本意来说,商贸城项目是一个发展当地经济的“利民项目”,但是搞得民怨四起。嘉禾之“痛”表面上看是因商贸城拆迁而起,但其实质是逆科学发展观而行收获的苦果。 “拆迁事件虽然暂告平静,但它给嘉禾带来的影响也许10年都无法消除。”嘉禾县一位干部说,“拆迁背后其实是落后地区发展之痛,比这更痛楚的是我们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找到嘉禾发展之路。” 在采访中,令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嘉禾干部、群众对于发展的一种强烈的“饥渴”。 地处湘西南偏远地区的嘉禾县1998年成为郴州地区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的一个“小康县”。而“小康县”的光环并没有给嘉禾人带来自豪感,相反使他们感到尴尬。时至今日,这个“小康县”尚无一条高等级公路。2003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嘉禾县委领导宣布:在全(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42项综合评价指标中,嘉禾县有24项指标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列倒数第一。 嘉禾县党政班子成员在反思拆迁事件的深层原因时,无一不提起这一系列嘉禾发展背后的“生存危机”。但是,背负着发展之重,嘉禾县对于发展的追求被异化成为一种躁动甚至是盲动。 在一段时间里,“项目上,干部上;项目下,干部下”成为嘉禾发展的“至理名言”,各级干部忙于形形色色的“招商引资”中无法自拔,嘉禾干部中流行的发展观点是:“嘉禾的处境就像一个被重重围住的水盆,如果没有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打破‘缺口’,就无法形成‘洼地’,资源也无法流入嘉禾。”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群众的利益被漠视,商贸城项目一路违规上马,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随着国务院处理决定的下达,嘉禾“拆迁事件”暂告一段落。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如何正确地处理发展的“饥渴”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考验着嘉禾的新领导班子。群众期待着他们给出满意的答案。 新华社记者 谭剑邬焕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