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解“青少年反社会化人格”的死结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8:38 解放日报

  在青少年问题研究上,一直存在一个被称为“死结”的问题。这个“死结”指的是青少年具有天然的反社会人格,正是这种天然的倾向,使青少年成为社会问题和各种麻烦的制造者。习惯上人们经常把青少年问题看成是一种环境问题,是各种社会客观条件诱发的结果,而“死结”理论却认为,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就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必经的青少年阶段所体现的必然的人性特点才是青少年问题的最终根源,而这种人性特点就是天然的反社会化人格特征。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这种反社会化人格结构表现为好动、冲动、感性丰富而理性脆弱,凭感觉行事,模仿力极强,同时又蔑视传统、反抗权威、无视规则、背叛秩序。这样一种人格结构塑造了有悖于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一旦形成行为习惯,极容易导致令人忧心忡忡的未成年人问题。英语中青少年一词的本义是“年轻的动物”,而许多西方社会学家认为这个本义是对“青少年”最好的诠释。在青少年文化形态产物中,摇滚乐一直深受青少年喜爱。摇滚乐所谓的重金属风格,就是震耳欲聋的打击乐,节奏芜杂的架子鼓和声嘶力竭的号叫,这一切与传统的音乐风格截然相反,青少年沉湎于其中并非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的音乐形式中体验到了自身灵魂深处那种颠覆传统价值,背离社会常规,奔向无限自由的渴望和快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摇滚乐成为青少年宣泄对强大成人社会严重压抑不满的手段和工具,而这一切正好与他们的人格结构相通、相吻合,摇滚乐于是成为他们寄托希望和实现抱负的理想场所也就不足为怪了。摇滚乐如此,街头霹雳舞、摇头丸、网络游戏更是如此。

  也许你会说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青少年并不是这个状态,也许你可以认为“死结”理论太过片面,但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并不需要在表面上得到体现,内心的抗争意识完全可以以顺从的方式呈现给外部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理性的成熟,这种反社会化人格会逐步与正常社会趋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棱角被磨没了”,其社会危害性也就减弱甚至消失了,但也有一部分人会“病入膏肓”,在逐步成年后,结合特定的条件,就能构成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连夺17条网吧少年生命的黄勇、跨省连续作案杀害67人的杨新勇,以及那个世人皆知的马加爵即是典型。

  然而“死结”难道真的无解吗?这种天然的人性特征真的是“顺乎天性、合乎自然”的吗?现代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所谓的“天然”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的“死结”也绝不会无法解开。青少年的人格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密切相关,有些是教育内容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教育形式、方法问题。研究表明,破碎的家庭、落后的学校教育和失衡的社会教育,是造成青少年“反社会化”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并不是说“死结”理论没有道理,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未成年人问题的主体根源,并就此因势利导开展教育工作,使青少年真正理解“背叛不是创造”、“传统不是守旧”、“秩序不是束缚”、“规则不是游戏”这些话语的深刻含义。申度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