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柏坡精神”引万余观众 当年老战士难忘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8:46 胶东在线

  “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 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 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了战场上。”昨天是《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 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 开幕的第一天,这首来自西柏坡的歌谣将全国1万多观众带到了50多年前的那个岁月。

  三张桌子,一个茶壶,一 部电话,这堪称世界上最简 单的作战室,然而就在这个 作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战室里,毛泽东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来自美国的Fairly先生以及11岁 的儿子James听完讲解后, 连声说:“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做出这么伟大的事情,真是难以想象!”

  “所有展品中,哈尔滨农 民写给毛主席的那封信最让 我感动。”一位来自东北的中 年女性说。那封署名“哈尔滨顾乡区靠山屯全体翻身农民”的信,以淳朴的笔调写道:“眼 看冬天到了,您那里很冷吧。 给您捎去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一双毛袜一顶帽子。这是我们的翻身果实,也是我们的一 点点心意,请您收下吧。”

  “我们都60年没见面 了。”上午11时,动人的一幕 在展厅出现。国家煤炭工业 部原副部长、现年已92岁高龄的徐达本与当年一起在平山县战斗过的战友徐永昌、 张荣庆、董恽、苏冰、张育民 等不期而遇,他们中间,年纪 最小的也已79岁。

  对话

  朱德机要秘书潘开文回忆:当年为何选择西柏坡

  对话人物

  潘开文,1914年出生于 江西省兴国县,1931年加入红 军,自1934年起,担任朱德的警卫员和机要秘书。1947年5月,潘开文等受朱德指派实地 选择中央工委驻地。经过考察 后,潘开文等选定了西柏坡。

  昨天,为了让人们更清楚 地了解50多年前的那段历 史,本报记者专访了潘开文。

  西柏坡村便于保密

  新京报:从资料来看,西柏坡一开始是中共中央工委驻地,中央工委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潘开文:1947年3月,国 民党进攻陕甘宁边区。1947 年3月31日转移到清涧县枣林沟时,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 和工委两部分。接着就得考虑 中央工委驻地的问题。

  新京报: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呢?

  潘开文:我们都认为西柏坡比较合适: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二是交通要便利;三是安全问题。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便于保密。

  朱德给老农道歉赔钱

  新京报:朱老总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潘开文:重视调查研究,求真务实。遇到俘虏的敌人军官,他都是自己一个一个地审问。朱老总就问他吃饭了没有、冷不冷、抽不抽烟。俘虏们都非常感动。

  新京报:那时在当地农民眼里,你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潘开文:我们跟当地村 民非常亲密。朱老总喜欢打 猎,1947年秋天,朱老总路 过一个芦苇塘,错把家鸭当做野鸭打死了。朱老总就找到主人,向老农道歉,还拿出 20块钱作为赔偿。

  “两个务必”没有过时

  新京报:您认为在当今 时期继续坚持“两个务必”有 没有必要?

  潘开文:坚持“两个务 必”关键是要“继续”两个字, 当时是战争状态,艰苦奋斗 是很正常的事情。后来条件好了,一些人犯了错误。因此牢记“两个务必”没有过时。 责任编辑:杨淑华 来源: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