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苏4省达成共识以同一种声音推介梁祝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0:45 东方早报 | |||||||||
苏州世界遗产大会上,四省六市代表达成短暂共识,以“同一种声音”推介梁祝文化 6东家抱团申遗 梁祝仍同床异梦 东方早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钊
在梁祝文化发源地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的浙江、江苏等4省6市的代表日前握手言和,是梁祝文化欲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让它们走在了一起。6月12日,6市代表在宁波达成了联合申遗共识,表示愿意于6月26日在苏州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同一种声音”推介梁祝文化。 然而,记者在昨天的采访中发现,“共识”并没有消除各地“同床异梦”,谁是发源地之争依旧存在:除了申遗达成的短暂共识,6市仍极可能各自以发源地自居,单独推介本地梁祝文化。 梁祝之争由来已久 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梁祝对生命和爱情的诠释被人传唱至今。但历经千年,梁祝传说的起源却演变出了多个版本。杭州市、宁波市鄞州区、绍兴上虞市以及江苏宜兴市、山东济宁市、河南驻马店市均出现了“梁祝遗存”。如宁波有梁山伯庙和东晋古墓、上虞系“英台故里”、杭州万松书院为梁祝“三载同窗”之地、宜兴有“英台阁”、碧鲜庵…… 学术界也为此争论不休,而各地又绝不相让,去年10月18日甚至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件,《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首发式同时在4省6市举行。 共谋申遗大事 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梁祝研究专家麻承照认为,此次4省6市能坐到一起共谋申遗既偶然又必然。他说,此前,苏州邀请四省6市梁祝文化参加即将于该市举行的世遗大会,为了避免“互相攻击”,给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评审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留下不良印象,鄞州区牵头把6市代表请到宁波,召开了“四省六市梁祝申遗磋商会”。 “大家共同商讨申遗是迟早的事情。”麻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规定,同一国家的同一文化,不能由多个地方单独提出申遗,“联合是必然的”。对此,其他5市代表也深表认同,山东省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樊存常表示,“单兵作战势单力薄,求同存异才有希望”。 在磋商会上,6市达成了3点共识: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工作由改组后的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承担义务和权利;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在2006年向国家文化部提交全部申报材料。 发源地之争依然激烈 遗憾的是,达成的“共识”中竟然没有确定梁祝文化发源地。“这是刻意避免的。”麻承照说,“这个问题太敏感,挑破了6个地方都不舒服。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起申遗成功。” 不过,在世遗大会上如何以“同一种声音”说话,6个地方都打着自己的算盘。6市代表都向记者表达了“从未放弃自己是发源地”的观点。江苏宜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奕明确表示,他们会在世遗大会上推介宜兴的梁祝文化,阐明宜兴是梁祝文化的发源地,“宜兴梁祝文化是中国梁祝文化的一部分,推介宜兴梁祝就是推介中国梁祝”。“我们不可能去推介其他5市的梁祝文化,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她说。 “现在所能做到的以‘同一种声音说话’只能是不去攻击、贬低他市的梁祝文化,包装好本市的梁祝文化,为申遗尽一份力。”杭州万松书院总经理方天祥说。 麻承照透露,梁祝申遗虽由改组后的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负责,但各地都有一套保护方案。 不能忽视的共识 虽然有专家认为6市达成的共识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些救急的味道,但仍对此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梁祝申遗真正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文化保护求同存异的范本。”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王淼说。 据了解,此前分散于数省市的江南6大古镇提出共同申遗已多年,但仍未见希望。“主要是各地各自为阵、单独开发的结果。这是个教训。”麻承照认为。他表示,“共识”对刘伯温、朱熹等名人祖籍之争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