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公庙遗址重大考古发现破译3000年历史密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9:56 南方周末 | |||||||||
□本报驻京记者 孙亚菲 □实习生 常楠溪
这个画面充满了奇异之美:在表示不同地表高度的深浅不一的绿色上面,19个炫目的白点被标出,有九个像光芒四射的十字架,其他则像闪烁着的星辰。它们一致指向北方。 “突然一看,好似一个急速升降的战斗机群。”考古队队长王占奎的比喻新奇而贴切。 没有人比他对这幅图怀有更深的感情了。 为了找出画面上19个小白点的准确位置,他带领
一个小白点,就代表一座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古墓,19个连在一起,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西周墓葬群。随着考古勘探的深入,更多的白点可能出现在这张墓群位置图上。 更重要的是,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不是普通西周古墓,13处陪葬的车马坑,以及墓群外绵延千米的夯土墙,证明这些在地下沉睡千年的古人,非王即贵。 而在这之前,事死如生的西周诸王陵墓神秘湮没,历代考古学者苦苦寻找它已半个多世纪。 所以,当王占奎和队友们的发现在5月底被公之于众时,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媒体习惯性地给它下了一个通俗的定义:“建国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重要程度“直逼殷墟”,将揭开西周断代史的秘密。 王占奎没有否定这样的评价:“很多迹象和证据显示,这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高规格墓葬群,有着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但是不是王陵,需要发掘后进一步证实。” 但这正是他最担忧的。与墓群同时发现的,还有七八个盗洞,赤裸裸地暴露于空气中,洞口泥土新鲜,时间并不长久。队员们放下绳子探底,居然捞上来几丝塑料编织袋的碎须。 王占奎说,仅从这几个肉眼可见的盗洞可以判断,盗墓贼不止一次“光顾”。但这也许只是冰山之一角,还有些已回填的盗洞尚未可知。“最精彩的,可能在揭开盖子以后。但也有可能最令人失望——什么都没有。” 这个已被命名为“周公庙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地,首要面对的却是一个尴尬的问号:长眠地底的王公贵族,究竟遭到了怎样的侵袭? 破译3000年历史密码 3000多年前,殷商盘踞中原号令诸侯之际,周祖古公为避免游牧部落戎狄族的侵扰,带领部族人们,由古地豳(今陕西彬县一带)迁移到岐山脚下,在这块肥美丰饶的周原大地上繁衍生息。经百年励精图治,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立强大的奴隶制王朝——西周。 斗换星移,物人皆非。 3000多年后的一天,七八个人来到这里,由一片小小的甲骨,找到有大量周人遗存的灰坑,挖出大量甲骨文和碎陶片,之后又发现大型墓葬群。尘封数千年的历史藤蔓,一点一点重新变得清晰。 那值得纪念的一天,是2003年12月14日。主角是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徐天进和他的7名学生。 如果说周口店遗址选择了贾兰坡传递人类文明的薪火,那么周公庙遗址则选择了徐天进来开启西周断代历史盛大的秘密。 这位年轻的考古学者却不愿贪天功为己有:“发现骨片时我感到有些意外,但其实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我们之前就有一系列的学术思考和准备。” 事实上,作为有史记载的先周、西周栖居地,几十年来一直作为研究商周历史的重地被关注。早在1943年,就有人到周原考古。上世纪后期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到1999年,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周原考古队,对该地区进行连续发掘与研究。 然而这次重新考察很快陷入僵局。考古学者发现,现有的周原遗址上,先周的遗存面积不大,无法找到与都城相称的遗迹,且此地出土的铜器,90%左右不是周人的。于是,从2001年开始,考古队以周原为中心向外围地区寻找,一直没有新发现。2003年,他们选择了距离周原30多公里的周公庙进行调查。而这次,有了惊人的收获。 量的累积总会引发质变,徐天进刚好就站在这个转变的关键点上。2003年12月14日上午,带着几名本科生在周公庙做实地调查的他,在一条沟渠里发现一小块长约2至3厘米、宽约1厘米的龟甲。轻拂开粘在上面的土,清晰可见龟甲边缘人工刻画的痕迹,还有明显的锯面。 这不是一般的龟甲!而是用于记载文字的甲骨! 徐天进心中一喜,因为他深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王室用以占卜记事的,它的发现,可能预示着一个新的重要遗址的产生! 但是,这块龟甲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还是就是这里的?徐天进对旁边的一个土沟产生了疑问,这片龟甲会不会是从土沟上掉下来的? 经过仔细探察,在距离沟地地表50公分的土层中,发现一个缝隙,缝隙下面有鹿的下颌骨。“我就让一个个子较高的同学在缝里探寻,发现里面还有甲骨!”他们抑制住激动,一点一点拨开土层,花了一个多小时,从里面找到两块甲骨,其中一块与沟底的碎片正好拼合。而两块甲骨上,一片有38字,一片17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