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医疗垃圾“变”成一次性塑料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09:35 黑龙江日报 | |||||||||
在很多饭馆里,食客喝茶饮酒用的都是一次性塑料杯。同样的杯子还出现在不少单位的办公室甚至居民的家里。“方便,卫生,便宜!”使用者不约而同地给予一次性塑料杯这样的评价,不少人尤其冲着“卫生”两字而来。但是如果告诉你,正在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杯,其前身很可能是一支残留着发酵药剂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者是带有病人血液的输液管,你还能悠然自得地继续喝杯中的水吗?
2004年5月18日,广东省吴川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在长岐镇捣毁了一间医疗垃圾加工厂,当场查封大批医疗废料和已加工为半成品的塑料粒。据知情人透露,这批由医疗垃圾加工成的半成品塑料粒,将销往汕头等地的厂家,用以制造一次性塑料饮水杯等产品。 加工厂地点隐蔽,污秽不堪 被查获的非法地下加工厂位于广东省道梅 录 化州线吴川市长岐镇流滩村村边,离吴川市区约5公里。流滩村有一家压模板厂与一家胶水厂,非法的医疗垃圾加工厂就狡猾地隐藏在两者之间,并且要经过几条迷宫般的“S”形小路方可到达,若非知情人指点,普通人根本不易觉察到这里暗藏玄机。 当身穿制服的工商执法人员出现在非法加工厂时,正在干活的民工们纷纷走避。大门前的一名中年男子企图混淆视线:“这里是胶水厂,没有什么医疗垃圾,前边几公里外倒是有一个塑料粒加工厂。”但是仓库中弥漫出的一股消毒水味戳穿了中年男子虚伪的“热情”,工商执法人员发现地下医疗垃圾加工厂就隐藏在一个300多平方米的窝棚中。 在昏暗的窝棚里,大捆大捆白花花的废弃医疗输液管胡乱地放在黑乎乎的地板上,用过的针头、各种口径的注射器横七竖八随意地堆放着,一不留神就会扎到人脚。有些输液管一头还连着残留血液的血袋,血袋标签上的字清晰可见:“××市中心血站,黄××,2004年4月18日。”5月的广东,气温已经开始升高,医疗垃圾中残留的药剂与血液开始发酵,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怪味。 在窝棚外面有两个晾晒场,其中一个场子上晾满已加工成碎粒的医疗垃圾。高挽着衣袖裤脚正在整理医疗垃圾的年轻女子见到执法人员,立刻四散而去。门口的那个中年男子自称姓李,见状摆出一副紧张和“冤屈”的样子:“怎么我们还没有开工你们就来找麻烦了?”李姓男子声称,这批医疗垃圾是他当天早晨6点钟在位于海滨街道辖区内的清源废品市场收购的。他自称当时完全是在路边“偶然”遇到运送这批医疗垃圾至此的货主,继而以每500克1.25元的价格购下650公斤医疗垃圾,他与医疗垃圾的卖主原先并不认识。 工商执法人员质问李姓男子,加工成碎粒的医疗垃圾是否用来制造一次性水杯?李姓男子辩称:“这些医疗垃圾加工成的塑料粒,是聚氯乙烯而不是聚丙烯,不能制造一次性饮水杯,只能卖给鞋厂制造鞋底,每500克售价2元左右。” 但是,吴川市环保局的人员告诉记者,李姓男子早有案底,此次肯定是重操旧业。2003年底,吴川市环保局曾与湛江市环保局共同在大山江等地取缔过10多家医疗垃圾加工厂,其中就有李姓男子与他人合办的加工厂。当时除了烧毁几车医疗垃圾外,其余被查封物却被李姓男子秘密转移,法人代表潘某逃得无踪无影,而8万元罚款也无法执行。 此次,工商执法人员当场查封了加工厂中的所有医疗垃圾及半成品塑料粒。谁料,该男子胆大妄为,又故伎重演:工商人员前脚一走,医疗垃圾加工厂门前即来了货车,大批被查封的医疗垃圾和半成品塑料粒就被装车运走,不知去向。与此同时,当天参与执法的吴川市工商局经检股蔡股长于22时33分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为:“姓蔡的,你要当心一点!”而一位跟随前往的媒体人员也接到神秘电话,对方自称姓李,原供职于某律师报。他在电话中说:“可否放李××一条生路,要什么条件才能收手?” 医疗垃圾“变身”塑料杯的巨大危害 由医疗垃圾加工成的塑料粒,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前面那个李姓中年男子在面对执法人员质问时曾经说:“聚氯乙烯不能制作一次性塑料杯,只能用来制作鞋底。” 是确有此说法还是李姓男子的狡辩呢?记者就此专门请教了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军教授。“从食品安全与法律的角度来说,聚氯乙烯确实不能用来制作一次性塑料杯,因为用来做食品包装的塑料有着严格的标准,必须是无毒的,一般由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成,这些原料在加工时无须加入化工助剂,成分比较稳定单一,因此即便用来盛高温的食品或者水也不会产生有害的反应。”张军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聚氯乙烯不能被用来制成一次性水杯等日常生活用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在加工时加入一定的助剂才能够制成塑料制品。然而这些助剂在高温的状态下并不稳定,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就会析出,浸入食物。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强烈刺激性,浓度高时有麻醉作用,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危害。像李姓男子这样的黑心商人,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到什么‘安全’问题的,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就在进行事实上的操作。”他痛心疾首地说。 按照张军的观点,仅仅是聚氯乙烯的成分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如果再算上医疗垃圾中残留的药剂和病人的血液,那危害程度更是不堪设想。医疗垃圾制成的器皿究竟有什么害处呢?记者采访了曾经为此多次到河北文安进行调查的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京狮。提起这个,董京狮很是激动:“我国有明确规定,所有的废塑料都不能做食品包装用材料,其中医疗垃圾更是危害巨大。好的塑料原料材质源自专门的石化厂,符合卫生要求。即便这样,也还要根据食品级和工业级来选择不同的原材料,工业级的原材料不可以用在食品级的产品制作中。至于那些肮脏的废塑料制品,有的还可以看到塑料中熔解的杂质,更不能用来制造食品级的塑料制品。而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腐败变质成分、细菌、传染病毒、放射性物质以及有害化学药剂等,它所包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乃至上千倍,仅仅是堆放在某处都有可能对附近的人的健康构成威胁,更何况被制成食用器皿。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他指出,一些人以为这些塑料制品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高温熔化,高温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但事实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高温只对一般的大肠杆菌等起作用。有些细菌、病毒是高温杀不死的,比如艾滋病毒。而且制作这些塑料制品的一般都是地下加工厂或是小作坊,卫生条件极差,制成品很有可能与作为原料的医疗垃圾堆放在一起,更增加了二次污染的可能。另外,废塑料里常含有包括硬脂酸铅在内的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包装材料,再随食品或饮料进入人体,日积月累,也会造成相当的危害。” 医疗垃圾是怎样流入市场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规定,产生的临床废物、医药废物及废药物、药品等医疗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毁型等预处理和处置;无能力处置的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控制标准的,必须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 依此法看来,医疗垃圾本该就地专门销毁,怎么会又流入市场被重新回收加工呢?记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医疗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对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非常重视,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只有部分实力比较强的大型医院才配备了专门的焚烧销毁设备,并掌握规范的处理方法,能够严格控制医疗垃圾的去向。绝大多数医疗单位对医疗垃圾的处理方式还不够规范:有的虽然配备了焚烧设备,但由于所选设备不理想,管理手段不完善及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导致医疗垃圾的处理程序形同虚设,医疗垃圾在被处理程序的某些环节中流入社会。并且大多数医院的废旧品是由相关科室掌握,由于医护人员对废旧品管理的重视不足,更有极少数利欲熏心者乘机卖给小商贩,造成废旧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流失。而一些小医院图方便,干脆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运往城市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更有甚者将医疗垃圾随意堆放、填埋、乱扔、乱放,不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对环境也构成了严重污染。 记者发现,在不少收购摊点的塑料废品堆中,都不同程度地搀有输液瓶和废旧注射器。而它们普遍的价格行情是:干净的输液瓶2角钱一个,注射器2元钱一公斤,输液管1.5元一公斤,这远比普通的废纸等生活废品值钱。一些拾荒者正是受丰厚的利润驱使,专门搜集医疗垃圾,再倒卖给废品收购商。在一些医院的垃圾存放点,经常会看到有一些人把注射器、输液管等医疗垃圾从垃圾堆里捡出来。每天一大早,这些掏垃圾的人都聚集在各个医院的垃圾箱旁。他们对生活垃圾不屑一顾,只对混在其中的医疗垃圾感兴趣,其中就包括污秽的废针管、输液袋、残留着血渍的输血袋等。 被高额利润所诱惑的还有厂家。在塑料市场,一吨一次性注射器的价格大约在3000元左右,粉碎成粒的半成品售价为4000元。而从医疗机构购买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每吨的价位不到2000元甚至更低,转手之间获利就可达一两千元。厂家如用一次性废旧医疗器械作为原材料,要比从正常渠道购买原材料的利润空间大得多。据南京《周末》报道 (生活报) 作者:哈洽会文艺晚会举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