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河口:不让污水入渤海 赤潮源发地并非黄河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10:17 胶东在线

  6月15日,一则消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渤海发现大面积赤潮,且正在逼近黄河口,赤潮面积达到1850平方公里。

  “红色警报”拉响!前一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传来急电: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接到急电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连同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迅速组织人员,赶到黄河口一带的海域,并没有发现大面积的赤潮,只在离黄河口偏远的海面上断断续续地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发现了一些小面积的赤潮,据此可以断言:前几天黄河口附近海域出现的大面积球形棕囊藻赤潮已消失。

  为什么没有发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所说的大面积赤潮呢?东营市河口区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朱丰锡分析认为:黄河口附近海域位于渤海湾南岸,该海域多年来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附近的7条主要河流流经区域工业项目少,陆源污染少,不具备发生赤潮的条件。因此可以肯定,此次发现的赤潮源发地不是渤海湾的黄河口。

  河口面临渤海湾南岸,黄河入海口北邻,海岸线长254.37公里,滩涂面积97万亩,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海域约60万亩,特有的文蛤、毛蛤、对虾、梭子蟹等海产品,成为河口发展渔业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靠海吃海的思维,加上多年来竭泽而渔式的掠夺性开发和日益严重的各种污染,让河口人尝到了苦果。痛定思痛,河口人下定决心:不让污流入渤海!

  从2001年开始,河口区在沿海3个乡镇分别建起了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城区排污口的数量和排放量,最大可能地降低陆源污染。为防止海产品养殖企业带来的二次污染,又分层次建成了三个渔业生态示范区。

  河口定位循环经济

  新户乡原本是一个只有1.4万人的渔业小乡镇,目前还有2000人在继续从事出海捕鱼的渔民生活。6月16日,记者冒雨来到新户乡时,只见路两边成方连片的虾蟹养殖场,一直向里延伸。紧靠着养殖场的,是最近新建投产的盐场和溴素厂。一边是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一边是大片大片的养殖场和现代化的海洋化工企业,场面蔚为壮观。

  张久明是这里有名的养殖大户,1994年他投资600万元开发了滩涂1.2万亩建成养虾场。2003年他又引进湖南客商注入资金组建了“东营鑫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投资达600多万元,以原盐生产和盐化工为主。如今在河口,像张久明这样的养殖大户转为海洋化工生产的个体老板已经达到20多人。

  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流淌着脏水的沟渠,在张久明的企业内,记者了解了河口区海洋循环经济的整个流程:最先从海里引来的海水养虾蟹,养虾蟹两三年后池内盐分增高,就可以养卤虫,养卤虫一两年后,此时含盐度过高,就把这部分水通过专门渠道集中到一起,引入溴素厂,经过一系列转化提炼出溴素之后,转入下一个企业——盐场。

  在盐场经过蒸发结晶生产出海盐后,此时剩下的水中杂质已所剩无几,接近一类水质,这样就可以放心地排放回海里了。

  正是按照这种发展思路,2003年,河口区将该区的沿海经济重新定位,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新户乡一片广阔的盐场里,乡党委书记郭存三手指远处的溴素厂告诉记者:“低度海水养殖、中度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以新瑞、鑫大地公司为龙头的一条绿色海洋化工产业链已成雏形。”海洋循环经济的兴起,使得廉价的海水“一水多用”,不仅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最为重要的是保护了海洋,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最终达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我不希望成为最后一代渔民”

  6月16日,天空下起了雨。河口区马新河入海的地方有一个叫新户港的小港口,还没到中午,这里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船只。38岁的刘成刚打完夏季休渔期前的最后一网鱼后,把自己的机动船停在新户港里,回到家中安心补网。从6月16日12点开始,一直到9月1日12点渤海休渔期间,他将不再出海打鱼。

  到16日这一天他出海已经半个月了,但是一共只打了150多公斤鱼,扣除油钱等其他开支,所剩无几。

  在刘成刚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渤海不是这个样子。大对虾、梭子蟹,在海边一下午他的小背篓准能装得满满的。梭子蟹专捡大的,小的根本不要。20多年来,刘成刚亲眼目睹了渤海不可思议的变化:海水越来越脏,出海越来越远,打到的鱼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小。而岸边的虾和蟹,现在根本见不到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渔业资源日趋贫乏的情况下,一些实在打不到鱼的伙伴们开始弃船上岸,搞起了虾蟹贝类养殖业,马新河入海附近的海水水质开始一年不如一年,随着大量高度卤水的排放,浅海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一年春天,马新河内海水盐分含量竟然高达50‰(一般情况下海水盐分含量28‰—31‰),高浓度的海水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仅近海鱼虾不见踪影,就连滩上养虾、鱼、蟹的池子也无法蓄水,放苗时间不得不一再推迟。

  刘成刚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曾经蔚蓝的渤海短短20年的时间说变就变了。他忧心忡忡地说,“鱼少了,真的少了!和我父亲下海打鱼时相比,现在是满海找鱼。那时候一公斤多的鱼是小鱼,打上了也不要,现在来说则是大鱼了。眼下我还能勉强以打鱼为生,可是我的孩子呢?但愿渤海能够早一天治理好,我可不想成为渤海岸边的最后一代渔民。”

  对于海边刚刚建起来的一批海洋化工企业,刘成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说:“听人说他们能利用海水提出一种东西,很值钱,还能保护海水,这是好事。这样的企业应该早来、多来啊!”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循环经济这样的名词对刘成刚他们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他更关心的是渤海湾还能回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么?自己会成为最后一代渔民么?没有人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无论如何,毕竟有关部门已开始关注渤海开始想办法保护渤海了,这也是令刘成刚感到无比宽慰的事情。(记者 贾瑞君 通讯员 孟维芳 王振乐)责任编辑:刘晔丽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