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选人才不“惟文凭”惟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11:00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盛大林

  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组5篇有关“假文凭”的报道。其中有一篇是海南省委党校违规“批发”了数千个“假的真文凭”被查处。还有一篇是党建专家钟岩的访谈。钟岩指出,前不久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不再将“年轻化”作为评价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不再把文凭作为选拔干部的一个绝对标准,惟文凭是举的简单化做法已经开始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被纠正。这些重要变化,是中央为杜绝文凭“注水”现象发出的重要信号和政策导向。

  文凭不等于能力,“惟文凭是举”肯定是不对的。多年来,在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中,一直把文凭作为一个优先考虑的绝对标准,这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文凭“注水”以及假文凭的泛滥,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将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所以,纠正过去那种做法当然是对的。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惟文凭”了,那么惟什么呢?

  肯定有人要回答:“惟才是举”呀!这太对了,简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问题是,怎么判断才能的大小呢?其实,从来没有人否认过“惟才是举”的正确性。“惟文凭是举”只不过是将“文凭”与“才能”之间划上了等号,其错在于简单化,而不是否认“惟才”。应该说,“惟文凭”本来也是以“惟才能”为出发点的。

  “惟才是举”只是一个原则,要贯彻它,就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对才能进行测量。这种标准当然应该是多元化的。“文凭”其实是一个知识水平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很多测量实际工作能力的标准,比如处理具体业务的表现、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过去的工作业绩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实际工作能力根本无法量化。在现实的考评以及干部选拔工作中,这主要是由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说了算,这种“惟上”的主观性更难于服人。事实上,也确实出现了任人“惟亲”甚至任人“惟财”的情况。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才”呢?说复杂,它确实复杂得很。理论的,实践的;纵向的,横向的……根本没有刚性的标准。见仁见智,有公有私。立场不同,心态有异,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而且每一种评价都很难说是最准确、最公正的。说简单,它其实也简单得很。把评价权交给群众不就得了嘛。我们选拔干部不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吗?只要群众满意,那他就是合适的人选。

  其实,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衡量党的政策是否得当以及党政干部是否合格关键是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然而邓公的这个标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近年来,虽然有了干部选拔任用公示制度,有些地方还在尝试“公开选拔”以及“公推公选”等,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仍然太小,仍然没跳出“惟上”的窠臼。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