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葡萄架下话新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9日14:50 浙江日报

  驻普陀区新塘村农村工作指导员、本报记者 谢国平 2004-6-19

  葡萄藤的枝枝蔓蔓纵横交错,把整个葡萄架盖得严严实实。站在架下看不见天,只有满目绿叶直窜你的眼睛。

  村里种植户汪阿来正蹲在架下整枝、疏穗,见我过来了解生产情况,想了想,算了笔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账给我听:自己种了3亩葡萄,正常年份,一亩葡萄一般产量为2500公斤,去年价格是每公斤3元左右,总收入7500元,除去成本2000多元,每亩纯利也就在5000元左右。算完后他总结:“一年15000元收入,一家四口温饱是不成问题,但要富起来却也难。”听我又问对今后致富有什么打算,老汪沉默下来,脸上浮现出茫然。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汪章列的回答。他是新塘村最早的葡萄种植户,经过10多年探索,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种植技术,近年来每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大王”。

  尽管是“葡萄大王”,汪章列在生产上还是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走上了多样化种植的道路。走进他的种植园,犹如置身花果园:一垄垄葡萄如绿色天绒般覆盖在大地上,一株株梨树结出累累果实,一丛丛花团吐出诱人的色彩……汪章列说,为改变种植结构单一的状况,他前些年起就开始兼种梨树和花草树木,目前梨树面积已达80亩,比葡萄多了一倍,还有舟山新木姜子、普陀樟、红楠、全缘冬青等树木2万多株。本村土地紧缺,他就到相邻的村去承包种植。听我问起今后的发展路子,他的看法是:现在是种蔬菜收入不如种果树,种果树收入不如种花卉盆景。

  在新塘村,汪章列这样的种植大户毕竟是个别的,更多的是汪阿来这样靠种几亩葡萄或几分蔬菜地维持生计的,一年收入仅够维持温饱。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新塘村土地资源将会越来越紧张,“靠土地刨食吃”会越来越困难。前段时间村里一小块土地被征用后,村民们的担忧更明显了。

  “新塘村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村“两委”开会时,多次提到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个重大问题,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街道驻村指导员缪科平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勾山街道紧邻城区、交通方便的特点,近年来街道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工业、订单工业,这实际上是在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拓宽致富视野。”

  “新塘村应走奉化滕头村的路子!”村民徐谋国如是说:“去年我曾到那里参观了一下,相比之下阿拉的确是‘井底之蛙’。滕头村人口同阿拉村差不多,土地面积也相差无几,但人家有各类企业37家,农业也搞得好,还获得了‘全球生态500佳’称号。它应该是阿拉学习的榜样。”

  “心中有思路,发展有目标,才能在前进过程中不走弯路。”村支书王友庆说,在选择发展道路上,新塘村过去也受过各种挫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专业户时,村里很多人家养鸡,是“养鸡专业村”,但一家一户零星的、分散的饲养,竞争不过规模化、低成本的养殖场,最后养鸡被逐渐淘汰。后来调整种植业结构,村里大面积栽种柑橘,却由于信息闭塞、技术落后、销售不畅而烂果。近年来大规模兴起的葡萄种植,目前也同样面临更新品种、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科技含量、防范自然灾害等问题。

  怎样才能找准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道路?王友庆说,等农闲时,他要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走走,取取经。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