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西进:谋求西北区域相对垄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0日10:1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6月16日下午,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兰州签署协议,青岛啤酒出资6048.08万元对甘肃农垦啤酒进行增资扩股,获得甘肃农垦啤酒50%股权。 仅从出资额上看,这起合作似乎算不得什么,但因其发生在国内啤酒企业资产重组一浪高过一浪的大背景下,更因其具有“西进”的行业战略寓意,所以此举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青啤总裁金志国称之为“中国啤酒行业整合的又一次大手笔”。
重组大战愈演愈烈 青岛啤酒是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年产量326万吨,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2%。甘肃农垦啤酒则是甘肃最大的啤酒企业,包括兰州、武威两家啤酒厂,2003年产销量13.5万吨。目前青啤公司正按照农垦啤酒的现实生产能力,对西部啤酒市场进行周密的分析和规划,并向农垦啤酒输入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以尽快将农垦啤酒做强做大。西部啤酒市场即将出现新的格局。 中国有着巨大的啤酒消费市场,竞争堪称异常激烈。在啤酒企业遍地开花的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有啤酒企业836户,如今大多数已从市场上消失,而且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国外一些知名啤酒品牌,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军中国市场,使啤酒企业重组大战呈愈演愈烈之势。现在,年产量均在200万吨以上的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就占有国内总产量的32.75%,号称第一军团;第二军团是十几户产量在20万吨以上、百万吨以下的企业,占国内总产量的27.55%;剩下的就是年产量低于20万吨的中小企业。 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中小啤酒企业生存日显艰难。在甘肃,当地两大啤酒企业———农垦、黄河几乎是肉搏式竞争,价格大战、营销大战(如竞相给经销商免费提供桌椅等等)轮番展开,甚至不时在市场上传出“某啤酒厂发酵池淹死人”的谣言;不仅如此,他们还得面对外地品牌的竞争。这大大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使他们已有的市场面临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挤压。 甘肃农垦啤酒董事长张玉桥坦言,农垦与自身比发展很快,但与外界比差距太大,现产销量仅占全国的0.5%;而整个甘肃包括黄河啤酒的产销量,总共才占全国的0.9%,因此只有与大品牌合作才能实现新的发展。 西北市场避免“两败俱伤” 对此次合作,各方都以“多赢”来评价。甘肃省官方早已摒弃了“控股”的合作观念,认为此次通过“引强入甘”,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农垦啤酒认为,合作不仅仅为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资金,也避免了双方在西北市场的“两败俱伤”,更重要的是青啤的品牌、技术和管理会使自己上一个大台阶。 对青啤来说,业内人士认为,除了避免“两败俱伤”,并在甘肃丰富的啤酒原料上进行合作外,更深远的意义是在西北市场尚未成熟时,以较低的成本实施其西北战略,以逐步形成对西北区域的相对垄断。 近年来,青啤一直致力于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并颇有收获。1995年,青啤以收购陕西汉斯啤酒为始,向西北进军,九年中已在西北形成西安、宝鸡、渭南、汉中4个啤酒生产基地,2003年在西北的产销量达48万吨,实现利润过亿元。此次更深西进,可直接占领甘、宁、青市场,直逼新疆、西藏,因此作用不可低估。 一个可以对其“西北野心”提供佐证的是,新闻发布会上,青啤对其合作伙伴的老对手———黄河啤酒明确发出了联合的“请柬”。青啤副总裁孙明波表示,已和黄河有过多次沟通,希望三家(青啤、农垦、黄河)很好合作,在甘肃及甘肃以外做一番事业。 在国内啤酒业竞争已白热化、“集体”化经营大势已显、国外巨额资金加紧进入之时,青啤西进更具有战略性意义,它对中国啤酒业的发展和西部啤酒企业的整合将产生何种影响,业界正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