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乞丐的存在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0日13:35 新京报 | |||||||||
当前,“禁讨区”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风行并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的政府部门和许多市民认为,乞丐的破烂形象与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形成鲜明对比,乞丐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乞丐真的损害城市形象了吗?
先要弄清何谓城市的文明形象。许多人的观点还停留在高楼大厦、大马路、大商场等认识水平上,不可否认现代化的商业、住宅、交通设施的确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内容,但要认识到,这些绝不是城市文明形象的全部。 只有耀眼的现代化设施,而缺乏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的底蕴,这样的城市形象是残缺的。城市的文明形象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软件上,用一个概念来表示,就是“城市的人文内涵”。 城市的人文内涵首先表现在要敢于面对现实。理想的城市当然是没有乞丐、没有“黑三轮”,没有小摊贩……没有苦难与贫穷,大家都能体面地工作、体面地生活,每个人都衣着光鲜,男人都是绅士,女人都是淑女。但是,现实的社会发展注定世界的所有城市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因而,每一个城市要敢于面对这样的现实。不能通过把乞丐等贫困群体从城市商业区和主干道赶到城市的角落和边缘,来逃避现实和回避问题。把乞丐赶出城市的窗口地带,外来游客的确可以看到一个没有视觉不悦的城市形象,但是,这样的“美好”只是虚构的,这样的城市形象是不真实的。 其次,城市要敢于承担责任,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当前,由于国家的社会保障和救济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许多流浪乞讨者,国家还不能给予及时、彻底的帮助,流浪乞讨不仅折射出一个群体的苦难,更体现了国家的困难。所以当人们在给乞丐一毛钱的帮助时,不仅是在付出爱心,也是在帮国家分担困难,同样,当一个城市允许乞丐们自由地谋生时,这个城市也是在替国家和社会分忧。 但是,一旦城市开始限制乞丐,把乞丐赶来赶去,直至赶出城市,这个城市实质是在逃避自己对于国家、对于一个时代所应承担的责任。 北京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像有些城市那样设立“禁讨区”,这对北京的形象不构成“耻辱”。恰恰相反,这表明北京正以越来越大的城市管理压力为代价,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更大的责任。北京作为首都,宁愿给自己增加麻烦,也不愿把麻烦推给周边地区,把责任推给国家,如此博爱、包容的胸怀,不值得每一个北京市民骄傲和自豪吗? 城市人文内涵的核心就在于“人”,城市的现代化最后的落脚点还在于“人”,城市文明的关键不是财富文明、也不是技术文明,而是“人”的文明。一个适宜人居住、发展的城市并不仅仅在于这个城市有产生富人的土壤,有奢华的现代生活,而更在于,不同收入层次、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的人都能在这个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 因此,与其说乞丐的存在损害了城市的文明形象,还不如说允许乞丐的存在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更恰当些。 □本报评论员于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