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江北在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10:55 南京日报

  2002年5月26日,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我市江北地区原六合、大厂、浦口、江浦4区县撤并为六合、浦口两区。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现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江北两区成立大会上指出:“新区的成立,标志着南京江北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也标志着南京由隔江发展向跨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回眸两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一被当代经济学家誉为“不花钱而效益巨大的投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入”的区划调整,使得南京作为长江下游中心城市拓展了发展空间,让生产要素走出行政“藩篱”的无形阻隔,得以充分集聚和辐射,两大新区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并在“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初步成果。近日,南京日报记者走马六合、浦口,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个崭新的江北正在崛起。

  最新一期的江苏财政月报显示:今年前4个月,在全省66个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排名中,六合区的总量跃居全省第11位,增幅达61.9%。而4年前,六合还是一个长期稳居第50位的“元老”:2000年底,全县财政收入仅2亿元,累计吸引外资仅几千万美元。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回良玉说:“六合是唯一身处苏南却享受苏北政策的区县。”

  区划调整:为六合发展“破题”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昔日六合与大厂在行政区划“藩篱”阻隔下,始终不能携手共进的真实写照。1980年,为配套服务国家重点项目——扬子乙烯工程而建立的大厂区,经过多年发展,云集了南钢、南化、华能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城市化率高达89.8%,但陷在原大厂区内的大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受行政区划阻隔,备受发展空间不足的困扰,更谈不上辐射效应。而有着广阔腹地的六合却始终不能承接大企业的辐射,同出一宗的兄弟区县,不但没能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配置,反而因相互封锁和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化工为例,有关部门抱着美好愿望,专门为承接大企业辐射设立的“省级长芦开发区”,从1989年设立到2002年5月区划调整前,区内也只有制袋厂、碳黑厂等几个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小加工企业。与大企业临近的长芦、玉带、瓜埠、新集等几个乡镇,20年里工业一直是空白。

  “是区划调整让六合发展破了题。”六合区委书记陈维健深有感触地说。

  区划调整的实施,使资本、产业、市场、人才资源丰厚的原大厂区,得以与土地、劳动力、农副产品、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的原六合县顺利整合对接,确保了新六合实现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广阔的空间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了六合区、南京化工园和沿江工业开发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资源统筹,区域经济起跳

  优势资源相互对接所释放出来的发展潜能常常超乎想象。

  2002年9月22日,六合区卸甲甸街道打着“发展大企业配角经济”的旗号,尝试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投资环境推介会。谁也没有想到,当即引进了16个依托大企业发展的企业落户,投资总额高达3500万元。

  既没地又没房的西厂门街道也毫不示弱,很快与拥有江北“第一高楼”的十四化建达成“你出笼子我养鸟”的合作协议:由十四化建将“江北第一高楼”闲置的9至14层,无偿提供给街道发展民营经济,双方年终对所得税收提成部分分成,短短3个月时间,便吸引了31个民营企业入驻。

  作为苏皖两省三市交通节点,六合历史上就是有名的交通城。可实际情况是,由于六合的建设过去一直以地方政府为主,未纳入南京整体规划,以至于虽有多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却因全封闭而无法让交通城品尝“交通分流”的蛋糕。

  新区成立后,伴随着二桥的开通和江北大道的改造,2003年1月22日,新街口的路灯沿着江北大道这条“经济走廊”,一路穿过高新技术开发区、沿江工业开发区、南京化工园区、六合经济开发区,亮到了六合的南门广场,六合人从心底消除了与主城“隔江隔水隔肚皮”的感觉。

  区位优势凸现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最先被嗅觉灵敏的民营资本捕捉到手。2002年9月,浙江商会率先投资6000万元,在大厂地区中心地带兴建面积3万平方米的长冲商贸城,最终将该地区建设成呼应主城的“江北第一商圈”;去年,六合中心地带一块土地拍卖,底价为每亩200万元,没料想最终以每亩457万元成交,均价超过南京市区。面对众人的疑惑,拿下该地块的无锡“太湖世家”老板却豪气十足地说:“对过去的六合县来说,这块地不值这个价,但对今天的六合区来说,这还算是低价。”

  台商周宗山投资3000万元兴建了雄州中心农贸市场;不久前落户六合经济开发区的沪江商贸城,总投资额达10亿元人民币。连温州的媒体也载文提醒:“长江,不再是阻碍江北发展的天堑,而是南京的城中之江。错过了上海浦东发展机遇的温州人,再也不要错过南京的浦东——六合的发展机遇。”

  国家、省市的基础设施投入则为六合新区经济“起跳”锦上添花。从宁淮高速、宁连公路、金江公路,到宁启铁路、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3年内在六合境内开工建设的交通工程投入总量高达80亿元之巨,加上六合自身为接通外围“大动脉”,改善内部交通“毛细血管”而建设的1000公里村镇水泥路,直接成为撬动民资、拉动需求的杠杆,带动建材、水泥、砂石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

  工业先行,城乡二元结构悄然改变

  城乡二元结构反差强烈,是长期制约南京经济发展的“软肋”所在,在六合表现得更为突出。区划调整前,原大厂区的城市化率高达89.8%,而六合仅为24.7%,新区成立当年,在二产增加值猛增32%的基础上,全区的三次产业之比,仍达到21∶45∶34,而同期的全市三次产业之比则是4.8∶47.3∶47.9。一产比重过高、农村人口比重过大的现实,逼迫新区从改善发展严重失调的部位着手,加快推进工业化、提升城市化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江北制造业基地和重化工基地”的发展定位,六合区充分发挥南京化工园这一国家级石化基地的品牌效应,把化工园作为富民强区的突破口,实行从政策、资金到项目、服务全方位倾斜,力争5年内实现1000亿元投入、1000亿元产出、100亿元财政收入、1000万吨物流量和10万人就业的“五个一”目标,千方百计引进低能耗、高产出的内外资项目。从2002年至今,实际利用外资连年实现倍增。去年一年,在老六合县境内,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就达到了1.02亿美元,超过了前20年的利用外资总和。

  借助沿江工业开发区、南京化工园、六合经济开发区,江北大道这条“经济走廊”,发展名副其实的大企业“配角经济”,到去年底,该区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实现历史性突破,真正占据半壁江山:三次产业之比变成了17∶52∶31。

  城乡一体,推进农民市民化

  5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净增1000元——这是六合人在区划调整后创造的又一奇迹。

  为了破解农民增收这一难题,区划调整之初,全区上下进行过两次大讨论。相对“富裕”的土地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被公认为是吸纳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的两大砝码,六合便以此组织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吆喝推销。一时间,外来资本介入势头之猛、街镇新增民营企业之多、投资规模之大,均呈前所未有之势。短短两年多时间,仅落户各街镇的服装、玩具出口企业,总数就超过了200家,吸纳劳力总数达6万人。

  在2000万件服装、1000万打玩具源源不断送往欧美的同时,6万被戏称为专门“挣老外钞票、鼓自个腰包”的农民,也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通过各种途径,全区28.4万劳动力,已经转移19.01万。

  在横梁镇,单是个体工商户,3年就激增1000多家。房地产开发也是方兴未艾,除了进镇农民按照规划自建的1600多幢商住楼外,商品房价格由去年的每平方米580元,飙升到880元。最保守的估计,小镇的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远远超过了200辆,且多为普桑、富康、红旗、奥迪等中高档车型。

  雄州镇山西村,是回良玉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联系点。两年前,村民们当着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的面,提出了“要走水泥路、要喝自来水、要看有线电视”的要求。今年3月,听说回良玉副总理非常关心山西村的发展情况,人均纯收入已突破6000元大关的山西村村民都开玩笑说:“看来我们当时提的要求还是低了!”本报记者 赵德群 丁辉宇 张小川 通讯员 赵云翔 金世凯 吕道峰

  (编辑 草非)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