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养兔大户16元起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1:08 新文化报

  王秀印是白城市镇赉县黑鱼泡镇三家子村的一位普通农民。1987年,王秀印第二次高考落榜,心中的“大学梦”破灭了。不甘心的王秀印决心要到外面闯一闯。父母担心她一个女孩子无法适应外面复杂的社会,说啥也不同意,可王秀印却一定要走。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王秀印带着仅有的16元钱,坐车投奔黑龙江省塔河县居住的大姐。

  在大姐的帮助下,王秀印在塔河筷子厂找到了工作。工作期间,王秀印刻苦钻研技术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曾多次去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学习制筷技术,由于工作出色,被提升为筷子厂的质检员。这次外出打工使她真正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学到了很多在家里无法学到的本领,有了这一次积累,才有了后来的“回归创业”。

  只身在外,王秀印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乡。三家子的贫困远近闻名,特别是1998年那一次大洪水使那里变成一片汪洋,面对家乡的贫困与不幸她十分着急。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王秀印先后带出或引荐500多人到塔河打工。2000年8月,在做好公婆及丈夫思想工作后,王秀印又告别了林区,带着多年打工的全部积蓄,领着女儿回到了阔别13年的家乡——三家子村。在那里投资30万元,建立了小规模的养殖场。

  为了真正掌握养兔、养蝎的本领,王秀印风餐露宿,到处拜师学艺。养殖场刚建起时,职工不懂技术,她就现学现卖,边干边给职工讲课。可当地农民既无钱养蝎、养兔,又对养蝎、兔存在疑虑。为这,王秀印索性来了个把利益让给大家,把风险留给自己的绝招——“赊”,即种蝎、种兔让农民先赊后还,无利缓还,免费提供技术和资料,保证回收,及时返款。这样,使一些农民在不耽误大田耕作及家务活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创收。当年,养蝎户发展到40多户,平均每户收入达3000元左右。

  目前,王秀印的养殖场规模正不断扩大:到年底养兔户将发展到150户,养兔超过万只,产值超过百万元。明年,她还将在白城新建一个分场。本报记者王瑾新闻编辑:杨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